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12月9日

2015-12-09 11:00-12:00 责编:王仁宏

00:00 00:00

 

主持人(修奇):作为人类,我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重要能力,区别于动物,在心理学的范畴当中被称为共情。可能这个说法有点太过于过深了,如果翻译成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这是一种对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能力,拥有共情能力使我们能为他人的快乐和悲伤有自己的一种本能的反应,并且会付出相应的关心。但是由于受到我们大脑结构的限制,共情的能力并不是完美的,而人类也是存在共情盲区的。

西方白人的生命是不是更加的重要呢?这是在国际主流媒体的报道权和在关于平等的讨论当中经常会被提出的一个问题,但是事实上这一现象的背后存在更为复杂的机制。我们的大脑在决定对他人付出何种程度的共情的时候,所调用的不是种族国籍地域当中的任何一个这样的单一量化的标准,而是一个更加笼统,而且灵活的概念,那就是自己人,学术的术语把它称作“内群体”。这个“内群体”的标签,可能是种族、国籍、地域,也有可能是文化、思想体系、意识形态等等等等,它的定义完全由当下的情形所触发。也就是说我们会在不同的情况之下,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受害群体产生不同的认同,而这种偏心相较于那些愤怒、悲伤、害怕这样的原始情绪更容易发生在我们启动诸如爱、希望或者是轻蔑、不满这类刺激情绪的时候。就巴黎恐怖袭击这个事件而言,欧洲人对于巴黎的同胞意识自是不言而喻的。而美国虽然和美国操着不同的语言,但是却同属英欧语系,从主要人种上来说,都属于高加索人,并且共享着一套相似的意识形态。加上同样遭遇过大规模的恐怖袭击这样的因素,因而也很容易产生对“内群体”的共情。而处于中东地区的黎巴嫩,它的文化对西方世界来说非常的遥远,所以没有能够引起同等程度的关心,好像也不是太难理解。

田耀辉:我是一名湖北的田耀辉(音),一名语文老师,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孩子是否还能够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呢?要万众创新,也要返璞归真,非凡的世界我更加信赖的是纯粹的声音,邀请您和我一起来关注修奇和他的新闻好奇心,请在蜻蜓FM搜索修奇问新闻,您也可以在新浪微博关注央广修奇,修辞的修,神奇的奇。

主持人(修奇):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对巴黎的共情一方面源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人日渐认同西方的主流价值,那么另外一方面,这种认同更有可能来自巴黎这座城市它独特的气质。比如说它的历史、文化、甚至是美学的地位,流动的盛宴,艺术和奢侈品的中心,被文学巨著反复颂扬的人类文明的闪光点,加上被消费文化塑造成的一种生活美学和生活方式的象征。正是因为巴黎所包含的丰富象征意义所带来的熟悉感,巴黎人被归入了我们的“内群体”。我记得环球时报的微博在11月16日贴出了巴黎恐怖袭击和黎巴嫩恐怖袭击的关注度的对比图,它也指出对巴黎的关注远远是高于黎巴嫩的,但是很快就有网友发现,如果你用阿拉伯语去搜索的话,这个结果完全就调了一个个儿,反过来了。也就是说并不是白人的生命更加重要,而是掌握主流价值的人群,恰好更加容易对西方白人进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