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12月18日

2015-12-18 11:00-12:00 责编:王仁宏

00:00 00:00

 

另外还有一段时间,她会担心自己听不懂别人说话,或者担心自己突然就不会说话了。感觉总是跟不上别人说话的节奏,也想不起来说话是怎么说出来的?就是感觉自己突然不会说人话了。她还说师兄啊,我觉得我有一段时间担心自己,突然就忘了自己父母长什么样了。在人群当中,我辨认不出我的父母,找不到自己的家。当然,她每次都能顺利的摸到家门,但就是不确定自己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不难发现,小文的所有困扰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点,也就是无法获得对某件事情的确定感,所以就引发了强烈的焦虑,而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谈到的强迫证的核心。那么,小文为什么如此需要对一件事情确定的感觉呢?我觉得答案可能是在小文的成长经历中,不确定的感觉,曾经给她造成过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我就跟小文进行了一次长谈。

小文告诉我说,她的妈妈是一名初中老师,爸爸的工作比较忙,两个的关系非常的冷淡。妈妈在小文的成长教育当中,是一个绝对的主角。而在外人的眼中,小文的妈妈是一个责任心强、凡事都希望能够做到尽善尽美的完美主义者,所以自身常常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我们不难想像,小文妈妈会自然而然的把同样的态度用在小文的身上,于是小文很可能就从小从妈那儿不断的要求、确定正确完美的声音当中长大,同时伴随着不确定不正确的时候,来自妈妈的逼迫和责骂。另外,由于夫妻关系不和,妈妈往往会对小文继寄托绝大部分的情感,也会把对于婚姻的那种不确定的感觉,对未来的焦虑和恐惧都投射到了小文的身上。所以很可能更变本加厉的以爱的名义来教育小文,而久而久之妈妈的这种外在强迫的声音,就变成了小文内心当中一种自我怀疑的声音,让她觉得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需要不断的来确定我做对了吗?我做好了吗?这就必然导致她严重的焦虑,并且影响到她做事的效率和成果,结果就更加证明了自己进行确定的必要性,她就陷入了越确定后果越糟、更焦虑越要更确定的这样一种恶性的循环当中,进而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变得越发的不自信。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文要学习应对的陌生事物也越来越多,也是不断的在冲击着她已然脆弱不堪的心灵防线。小文告诉我说,她不仅要疲于应战,为了维持仅有的一点点安全感,她还会担心原本安全的领地失守,显现在外的便是不断的去确定以前会做的事,到底是如何完成的,以避免这些事都不会做的可怕局面。于是我就看到她的强迫症,向各个方面泛化,并且还有可能继续的泛化。在另外一方面,小文对妈妈的高压政策会本能的去产生一种反抗和怨恨,但是面对一个没有丈夫支持的焦虑母亲,童年的小文即便反抗了,也只会遭受更大的强大的镇压,所以她不得不把内心对妈妈、包括对爸爸的这种愤怒、焦虑、冲突和纠结通通的压抑下去,最后只能又通过强迫性的症状表达出来。比方说,担心自己会认不出父母、找不到自己的家,就很有可能是小文潜意识层面,想要去攻击父母、逃离家庭,但是意识层面,又不允许自己去这样想。

听完了小文的讲述,我又想到了那个非常经典的等式,中国式家庭等于缺失的父亲加焦虑的母亲加失控的孩子。我想大部分的强迫症患者内心里,也常常上演着类似这样矛盾纠结的戏码,也许这就是强迫症的根源之一。患者潜意识当中,被压抑下去的矛盾、纠结、冲突,被扭曲成强迫思维外化到强迫行为上进行释放。遗憾的是这样的释放,没有办法触及根本。      

今天聊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对强迫症多一些了解,虽然挂在嘴边,但是如果发现自己的症状已经越发的严重了,还是要积极地到医院去寻求心理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对身边的强迫症患者多一份体谅,并且在他们独自和强迫竭力抗争的时候,告诉他们,我在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