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12月5日

2015-12-05 11:00-12:00 责编:王仁宏

00:00 00:00

 

主持人(修奇):11点06分,接下来请您收听高速加油站。

感性观察理性分析,大家上午好,这里是国家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我是大家的老朋友修奇。平时大家收听我们的节目,位置一直不变,可以把您的位置一直锁定在FM99.6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如果说错过了直播的时间也没有关系,随时拿起手机下载一个APP叫蜻蜓FM搜索修奇问新闻,就可以找到我们节目全部的精选内容,希望我的用心,能让您觉得好听。那么在节目之外,如果说您对节目有任何的意见或者建议的话,也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微博向我提出央广修奇,修辞的修,神气的奇。

修奇:前不久,一篇名为《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的文章是在网络间流传,我们节目也关注到了这条消息,这位作者就说了,他在乘坐南方航空公司航班的时候,突发疾病,但是机组人员和机场的救护人员在谁来抬担架这个问题上是互相推诿,非常的谦让,导致患者最后是自己爬下了飞机,爬上了救护车。这个事件也是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并且由此引发了公众对于急救人员是否应该搬抬病人,搬抬病人是否应该收费等等这些问题的关注。现行的法律并每没有对救护车上的急救人员是否有责任提供搬抬服务作出规定,因此也导致了病人和家属对这类问题的投诉还是比较多的。日前北京市审议了《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在新的条例修改稿当中,增加了鼓励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利用社会力量,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有偿的担架搬抬服务。在江苏南京,禄口机场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如果说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这,发生在禄口机场他们会引入第三方人员来抬病人,那这第三方究竟是谁呢?

记者: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医疗急救中心急诊室主任王俊说,一般既不是航班机组人员,也是机场救护人员来抬担架,而且安排机场地服人员来完成,因为他们体力更好。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医疗急救中心急诊室主任王俊:目前的话我们是地服的搬运人员搬运工人员,一般来讲我们要保持头高脚低,而且尽量保持平衡,这样对体力的要求非常高,而且机舱的空间很狭窄,里面要过弯道,抬的话一般来讲需要四个人,才能够把病人安全地抬出来。

记者:在遇到体重大的乘客时,不仅机场地服人员、机组人员、急救人员,甚至飞机上的其他乘客帮助的情况也是常有的,王俊说像南京航空公司机组人员和首都机场急救人员就抬担架发生争执,实在是极为少见。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东方航空等其他航空公司的认可。

东方航空公司工作人员:这么紧急的情况下大家能帮忙就帮忙了,伸手就伸手了,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纠结的。

记者:不过,禄口国际机场医疗急救中心主任尹运文指出,机组和机场急救在沟通中经常出现偏差,也容易导致互相抱怨和扯皮。

禄口国际机场医疗急救中心主任尹运文:比方说一个年轻人,这个人头晕,机组跟我们说,这个人心脏病犯了。那我们也很急啊,上去一看,已经走了,没事了。

记者:这种不准备的信息,大概占了多少比例?

禄口国际机场医疗急救中心主任尹运文:不完全统计,基本上可能超过50%以上,最起码一半。

记者:有业内人士认为,机上抬担架该由谁来完成,在行业规范上没有相关规定,这是一种规范的缺失。

禄口国际机场医疗急救中心主任尹运文:行业内部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第二个就是说遇到这种特殊情况处置时候不够灵活,在这种情况下,职责分工不是很明确的情况下,大家应该是以病人为中心。

主持人(修奇):说的真好,以病人为中心,这话说得一点错都没有,毕竟人命关天。可是接下来问题又来了,我要换一个立场,替另外一拨人说说话了,就是这些出手相救的志愿者,如果说在搬抬病人的过程中真的发生了意外或者说一些纠纷的话,施救者的权益咱们又该怎么来保护呢?比如刚才说审议的修改稿《院前急救条例》说到了鼓励医院以及相关的志愿者来搬抬病人,但是如果真的出现了纠纷,在这个《条例》当中有为他们撑腰的条款吗?好象还真的没有,所以我们说在这样的新闻面前,不是说大家不冷漠就够了,大家足够热情冲上去就够了,我们真的需要一个规范体系来在做这件事情,而不是靠个意气用事。设想如果说在危急的情况当中施救者他犹豫的时间越长,也就是说制度的空白才越大。在机场这样一个有些封闭的小空间当中,大家的生命安全还是非常难以得到保障的,所以如果说在今后乘坐飞机的时候,真的遇到了问题,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打上小鼓,如何让机场的急救纳入到一个常态的成熟的机制当中,我相信这事接下来卫生部门要去做的一个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