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关注消费者权益 聚焦食品安全纠纷

2016-03-16 11:00-12:00 责编:母晨静

00:00 00:00

 

今天的第一观察要说说食品安全的纠纷,在昨天的315晚会上,也是曝光了某外卖品牌,现在的一个资质的乱象。你不需要有任何的营业执照也不需要有任何的资质就可以在上面开店了,而且在一个破旧的厨房你可以叫西式大餐,在一个小角落里面摆个锅,支起来的灶你就可以叫法式牛扒对吧?什么都可以来。那么接下来要说到这条新闻,就是昨天北京二中院的一个发布,说去年他们这一共审结了买卖合同纠纷二审案件,525件,其中就包括消费者维权108件,再这其中有51件是和食品安全的纠纷相关的,而再这其中再帮大家细化一下,食品安全纠纷职业化维权的趋势非常的明显,预包装保健食品领域可以说是非常多发,那什么叫食品安全纠纷职业化的维权趋势,什么叫预包装呢?我们来听听记者的调查。

记者:北京二中院的副院长苏丽英介绍,法院经过调研发现食品安全纠纷职业化维权趋势较为明显,去年有82.4%的此类诉讼,由职业打假人提起。

苏丽英:职业打假人通常在短时间内针对同一个被告或者同一个室友提起多起诉讼,被告均为零售商,大部分都是经济实力都比较强,社会知名度比较高的大型连锁超市,或者是百货商场。

记者:法官(李晓波)分析,职业打假人依法依规主张多倍赔偿的都应得到法院的支持。

李晓波:食品安全领域属于一个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一个现实情况。所以职业打假人的存在确实对净化市场督促生产者、经营者依法依规经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记者:案例显示,孙先生在某超市购买53度贵州茅台酒七瓶,后将其中一瓶送到食品检验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结论为本酒样不是贵州茅台酒,于是他举报到工商局,工商局将上述茅台酒中的五瓶送到茅台酒厂进行鉴定,结论为该送检样酒不是茅台酒厂生产,包装属侵权茅台酒厂注册商标贵州茅台专用权的产品,孙先生起诉到法院要求超市退还货款,支付价款10倍赔偿金,并承担检测费,获得法院支持,北京二中院近两年的审结的60起食品安全纠纷案件中,诉中标的物均系预包装食品,也就是预先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在2015年审结的51起食品安全案件中,保健食品的有18起,占到35.3%。

苏丽英:保健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添加剂没有明确的标示,或者是故意夸大使用功能等等,也存在进口保健食品,没有通过国家食品监管部门注册认证,没有取得蓝帽子标识的现象。

记者:法院经审理发现,在近两年审结的60起食品安全纠纷案件中,有28起案件中消费者关注到食品本身真假,添加剂是否合法,使用功能与宣称的是否一致等事项,其余32件消费者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均与食品标签标示内容有关,如未标示质量等级,执行标准或者能量表示错误等通过观察即可查明的事实,经营者对涉案事实一般也没有异议,法律事实的查明相对简单,案例显示,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标签标识,说明书标示事项不规范,占比超过一半,知假售假,虚假宣传等故意违法行为仍然存在,占到36.7%。

苏丽英:是未及时将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下降,将食品产地错误标示使消费者误以为所购买食品的质量等级更高,比如我们审理的案件,有的是将不是新疆产地的核桃标示为新疆,因为大家都知道新疆的纸皮核桃是比较出名的,那么它的核桃不是新疆的,它给标识。还有的将不是福建安西产地的茶叶它给标识为福建安西的,在食品商标没有被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情况下套牌实名商标,故意夸大食品尤其是保健食品的使用功能,比如在制作或者销售的保健食品,他就宣称能够治愈癌症,有的时候能够治降血压,能够减肥等等,但在实际上不具备这些功能。

记者:存在的问题还包括食品经营者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进货查验,如实记录义务,进口食品经营者恶意规避法律规定和行政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