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人员首次测定寨卡病毒结构 有助疫苗开发

2016-04-03 15:56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华盛顿4月2日电 美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首次测定了寨卡病毒的结构,发现它总体上与黄病毒属的其他病毒很相似,但在病毒外壳的一些位置有自身特点,这些发现有助开发出针对寨卡病毒的疗法和疫苗。

  美国珀杜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利用低温电子显微镜,在3.8埃(1埃为10的负10次方米)的精度上测出了寨卡病毒的三维结构。据介绍,过去常用X射线来测定微观物体的结构,但寨卡病毒有一层脂类膜,不太适用这种方法,使用低温电子显微镜则能较好地得到病毒结构。

  测定结果显示,寨卡病毒的结构在总体上与黄病毒属的其他病毒很相似。黄病毒属是一类病毒的总称,包括登革病毒、西尼罗病毒、黄热病毒等。研究人员表示,现在一些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研发工作是建立在对这些相关病毒的认识基础上的,本次研究证实了它们在结构上的相似性,说明这些研究工作可能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更关键的是,本次研究还发现了寨卡病毒独有的一些特点。在其蛋白质外壳上一些糖基化的位置,寨卡病毒呈现出独特的向外突出的结构。通常,病毒结构上向外突出部分的功能是与人体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对这些位置的研究,有助探明为什么在大多数病毒无法通过各种生理障碍抵达脑部组织的情况下,寨卡病毒可能穿过这些障碍并导致新生儿小头症。

  “病毒结构就是一张地图,显示出病毒上的哪些位置可作为目标,用以开发有效的疗法、疫苗,或改进诊断方法以能更好地将感染寨卡病毒者与感染其他病毒者区分开。”领导研究的理查德·库恩说。

  自去年年底以来,寨卡病毒在巴西等美洲国家持续肆虐。当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显著增多,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2月将这场疫情认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最近表示,已有“强烈的科学共识”表明寨卡病毒是导致相关疾病的病原体。但是,目前尚无对寨卡病毒的有效治疗方法和疫苗。

责编:张泽昕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