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猝死与自动体外除颤器

2016-07-03 11:00-12:00 责编:王吉华

00:00 00:00

 

主持人(修奇):感性观察、理性分析,大家上午好,这里是正在播出的国家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我是大家老朋友修奇,每天上午的11点钟我都在FM99.6,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为大家服务。根据多家媒体证实,在6月29号的晚上,年仅34岁的天涯论坛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的站台上突然晕倒,失去意识。身旁的路人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但最终抢救无效去世。他的同事说,他平时工作很拼,经常熬夜。对此,专家表示:经常熬夜、过劳加班可能会加速寿命。之前,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急救急危重症科主任医师唐子人,在做客高速加油站的时候曾经讲述过,他在美国抢救猝死患者的场景,同时还现场演示了如何使用aed电子体外除颤仪,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场景。

唐子人:我是在美国是公派留学,发生这个事情时候正好在我的休假期间,去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游玩的过程中,突发遇上有一个患者,就是离我大约10米的地方,突然就倒地,确实当时没有过多的考虑,因为本身我就是搞急救的,在美国也学习急救知识,所以当时就马上判断了一下这个患者的生命体征,当我认为他需要做这个心肺复苏的时候,征求到他家属的同意之后,马上就开始给他做徒手的心肺复苏。这个心肺复苏持续了大约10分钟左右,公园的aed,我们所说的aed就是体外自动的除颤仪就到位了,到位之后呢,在跟他公园的救助人员一起为这个患者进行了两次除颤。接下来,因为美国他启动911系统之后呢,就是园外的急救人员到位之后,当这个患者被抬上急救车的,再拍打其肩膀的时候,他已经能够睁眼了,就证明这是一次效果非常好的心肺复苏,整个事件就是这样。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的这个体外除颤仪是在10分钟左右就送到了,想问一下毛老师,咱们现在在国内配备这样的体外除颤仪的公共场所多吗?

毛老师:我们国内首先配备的是那些跨国的企业,他们是最早在国内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然后2008年奥运年,我们政府开始在公共场所安装aed,首例就是,北京的首都国际机场,还有全国的第一个心脏安全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就诊大厅,然后随着这两年随着猝死的报道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关注身边的突发事件,急救意识越来越高,所以陆续的开始在主要城市的机场,还有高校,比如北京的体育大学,上海的所有高校都安装了aed,然后从去年开始,红十字会的系统发挥了他们的职能,陆续在北京市的石景山工商分局,北京国际邮电局,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还有天津市的地铁9号线,天津站建立了红十字会爱心急救角和红十字急救者服务基地,摆放了aed,并且进行了普及性的培训。

主持人:这是咱们配备的一个情况,那现在在国内有没有出现过类似唐医生这样的经历,可能您是大夫,但是普通人用咱们这个体外除颤器把普通人救活的这样一个案例吗?

毛老师:这个比较遗憾,就是还没有具体的使用,主要原因是大家都有过担心,就是担心救完人以后,救活是好事,但是没有救活,是施救者又不是专业医生,就有可能引起纠纷。

主持人:是,唐医生我觉得毛老师提到这点非常重要,如果说你不是一个医生,您现在还是在异国他乡,您有这个勇气站出来给这个人做心肺复苏吗?

唐子人:我觉得是这样,当时这些确实没有多想,是因为本身我干急诊的,干了20年,所以基本上来讲,天天都在救人,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我们日常的工作,所以可能这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吧,所以我马上就会没有任何的考虑救人,因为在救人的时候在最初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您刚才说最初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时候就是在大家的犹豫和这个判断不觉得过程当中,就把这个黄金的救援的时间给错过了,问你一个问题,就是普通人,如果说可能掌握这个心肺复苏不是像您那么专业和娴熟,如果说他去对一个施救的话,产生的不良的后果和如果他置之不理我不去救的话,相比来讲哪个孰轻孰重呢?

唐子人:这个问题我想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接受过这种培训,那么他至少能够去施救,他也是看了一些材料或者知道一些方法才去上去救的,他不可能一点都不知道,因为一点都不知道你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下一步,那么就是说知道的但是又没有经过培训的,大部分人群处于这种状态,那么按压的部位可能不是特别正确,按压的深度和频率你可能都保证不了,像培训过人群那样标准,但是即便是这样,只要你知道按压,我想应该来讲对这个患者的复苏还是有相当大的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