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东方之星倾覆事件

2016-12-01 23:30-23:59 责编:王仁宏

00:00 00:00

2015年6月2日凌晨,武警湖北总队抽调武汉、荆州、荆门、宜昌支队共1000多名官兵、40艘冲锋舟,赶赴现场展开搜救和外围警戒等任务。

2015年6月2日上午,长江防总对三峡水库进行三次调度,减少出库流量,从17200立方米每秒减少到7000立方米每秒,紧急减少水库出库流量可以减缓水位上涨趋势,为长江沉船救援创造有利环境。当日晚间,调度的影响到达事故发生地监利江段。

海军从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海军工程大学抽调潜水兵力组成140余人的搜救力量,携作业装备紧急赶赴湖北。2015年6月2日上午,北海舰队53人应急救援分队乘军机前往,14时左右,东海舰队队伍也登机启程。到20时,海军已救起2名遇险群众。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为顺利救出被困人员,将潜水器具给了对方,自己出水后双眼通红,鼻孔流血。

2015年6月2日上午,救援指挥部开辟了专用通道,对救援车辆实行快速放行。事发地附近的荆岳大桥主线收费站、白螺匝道收费站、监利收费站实施救援通道免费放行。2日下午,空降兵派出3架直升机巡视现场以及运送潜水员、物资。工信部也调集应急通信车12辆、应急抢修车20辆以及卫星电话、发电油机等应急设备,救援现场通信保障全力开展。

2015年6月2日11时许,搜救人员试着敲击沉船的底部,随即听到了微弱的敲击回应。11:30,第一批潜水员下水展开救援。然而,由于沉船地点江水浑浊且水流湍急,施救遇到困境。3名潜水员与消防官兵商定,采用岸上固定、水下定点的方法进行搜救。12时许,潜水员准备进入沉船内部的房间施救时,却发现房门被散落的杂物堵住了。为了能够尽快救出伤者,潜水员只能将房门砸开。下午,现场出现由于水压过大,搜救力量短缺的情况。各方紧急调动潜水员,到2日晚上,施救蛙人计划增至183人,分班进行搜救工作,“人歇活不歇”。

2015年6月2日下午15时40分,由南海舰队某基地和某作战支援支队组成的55人的救援分队,从三亚凤凰机场乘坐救援专机火速赶赴武汉天河机场。救援分队抵达武汉后,直接赶赴事发地点,连夜展开搜救作业。

2015年6月2日21时许,现场又增加了几艘大型起重船舶。从湖南岳阳赶来的500吨级打捞船湘岳工001轮抛锚定位。22时15时许,从武汉调集的200余专家及医护人员投入救治。公安部派出工作组及9名法医、DNA专家,并紧急调拨救生衣、帐篷和10艘舟艇。截至21时,军队和武警官兵共出动4628人参与救援。截至23时,共搜救33人,15人生还、18人遇难。

2015年6月3日凌晨,救援人员利用破拆工具,在船体上凿出救生洞孔,夜间完成多次下潜搜救,从凌晨3时40分到早上7时现场打捞起12具遗体。而经过武警27个小时奋战,终于与晨间冒雨抢通了一条长3公里通往沉船事件现场的陆上“生命通道”,让搜救人员和设备到达现场更加高效方便。

2015年6月3日中午,两个救援方案出炉:1、破舱,也就是打一个洞,然后潜水员再下去;2、依靠两艘500吨打捞船,把船首、船尾拎起来以后,然后扶正,再下去搜寻。现场救援力量兵分三路,第一路对露出水面的船底切割,第二路潜入十余米深的江底搜救,第三路沿江搜寻。起吊能力为500吨的两艘打捞船赶到事件现场做好打捞准备工作。

2015年6月3日21时许,沉船超过48小时,救援人员对“东方之星”进行切割作业。救援人员将在船体底部中前部切开一个55厘米乘60厘米的长方形口子,为潜水员开辟搜救通道,以便进入舱体探查。由于要保证整个船体的安全性,不能对切割作硬性时间规定。截至24时,船体翻沉超48小时,发现29具遗体和14名幸存者。

2015年6月4日8时许,救援人员在“东方之星”船底切割第三个探孔,继续进行生命探测。据现场指挥救援的人员说,在船体底部切开一个探孔,就是为了探测生命,有生命迹象就立刻打开孔盖救人,没有生命迹象就马上封上。按照国际惯例,若72小时生命线到了,确定没有生命,再把船反过来。而此前切割的2个探孔都未发现生命迹象。此时距沉船发生已超56小时。

2015年6月4日上午9时30分,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超过60个小时,救援人员先用稳船钢丝将船固定,然后将船翻过来扳正,恢复正常状态。扳正后用塔吊打捞出水。扳正需8个系缆柱。4艘具有五百吨起重能力的救捞船在旁待命,潜水员仍在水下不停搜救,200多名潜水员几乎达到身体极限。

当客船翻沉后,湖北、湖南两省大批渔民自发参与到救援中,成群结队、自带装备、顶风冒雨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搜救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