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痛不如短痛 钢铁重镇武安巧做“去产能手术”

2017-01-24 15:50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网

应急网石家庄1月24日消息(记者孟晓光)“产业结构重、排放量大是邯郸大气治理的突出特点,也是难点所在。为此,我们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治本之策,强力攻坚突破,重中之重就是化解过剩产能。”在23日举行的“治霾·京津冀在行动”网络主题活动沟通会上,邯郸市副市长孟广军表示,作为钢铁重镇,邯郸市总的任务是到2017年压减炼铁产能1614万吨、炼钢产能1204万吨,分别占全省任务的24.2%、17.9%。去产能已成为邯郸经济转型升级,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说到邯郸的钢铁去产能,重中之重还是在钢铁重镇邯郸武安市,按照河北省“6643”计划,到2017,武安需压减炼铁产能931万吨、炼钢产能836万吨。武安市一共有16家钢铁企业,在这个小城的南外环,一溜并排着两、三家钢铁企业。武安钢铁去产能不同于其他地区:不仅产能基数大、压减任务重,而且都是民营企业。可以说,钢铁去产能,已成为武安市近年来的头等大事。

2017年1月23日,农历腊月26,在河北武安烘熔钢铁有限公司厂区,面对着去年9月份就被拆除的620立方米的高炉残骸,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景河的心里依然不是滋味。刘景河说,去年被化解产能就是要拆钢铁企业的炉子,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哪家企业都不愿意沾上。拆除一座高炉不仅仅是生产上的损失,整个炼钢的产业链条上的其它设备也因为这座高炉的拆除全部都失去了作用:“断了其一指,别的全没用了。第二对公司的负债率影响非常大,它一拆净资产就变低了,负债率就提高了。”

同时,压减产能后的职工安置也是武安政府面临的难题。而最重要的是,面对产能过剩带来的各种压力,一些企业对市场预期总是存有幻想,希望在市场回暖的时候能够扭转颓势。

武安市发改局局长孟天增告诉记者,关高炉、去产能,对钢铁企业来说注定要伤筋动骨,但长痛不如短痛,尽管代价巨大,这是武安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决不能有侥幸心理。如何做好“去产能”这台手术呢?

孟天增说,化解产能不能一刀切,要公平合理。去年3月20日,武安市政府召开了化解钢铁产能的部署大会,在会上,一份化解钢铁产能的方案摆在了16家钢铁企业的面前。按照这份部署方案,武安市将今年化解钢铁产能的任务按照比例分配给了16家钢铁企业,分配方法是钢铁企业的产能占武安总产能的比例是多少,就承担多少去产能的任务。以烘熔钢铁为例,2016年必须拆除一座620立方米的高炉一座,化解钢铁过剩产能67万吨。

压减产能就意味着一部分职工要下岗,如何帮助这些企业安置职工是重中之重。烘熔钢铁的620立方米的高炉拆除后,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债务、银行贷款、780多名下岗职工安置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缺的就是资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武安市设立了钢铁产能置换交易基金平台。16家钢铁企业根据分配的压减过剩产能任务,按每万吨铁、钢产能各100万元的标准,限期向市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领导小组缴纳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基金,专项用于补偿承担压减装备的企业。对没有能力缴纳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基金的企业,将自动归入拆解设备的企业,倒逼企业压减产能。

孟天增表示,会后不久,武安市政府成立了产能置换办公室,专门成立16个工作组分包16家钢铁企业,每个工作组由1-2名县级领导同志任组长,从确定压减装备、缴纳交易互助金、执行差别水电价、企业退城进园、已封存装备监管拆除和安全生产、职工安置、社会稳定等8方面一包到底。

通过搭建产能交易互助平台,2016年武安压减243万吨铁、384万吨钢,2013年以来累计压减679万吨铁、542万吨钢,成为全省化解最多的县份之一。武安去产能不仅没有出现经济断崖、没有造成规模性下岗、没有引起不稳定问题,而且加快了武安经济转型步伐,县域基本竞争力时隔两年重返“全国百强”。

责编:曹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