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唐山大地震救援回忆录19

2017-04-19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余震不断,余震破坏力很大,内科病房里氧气瓶在地上跳个不停。氧气瓶一爆炸,那可要出大事了。一次余震以后,医生们就把抗震台上的氧气瓶扎紧。家里人知道医生们在唐山,都很担心他们的安全。大家就轮流打电话给家里报平安,都说“我好好的,不要担心”。医院里就一部电话,手摇式的,大家排着打电话,所以话不能多说。

很多人说,地震时什么都不要拿,如果要拿就拿热水瓶。因为地震以后缺水,没有热水瓶就没有开水喝,所以热水瓶成为很珍惜的生活必需品。唐山一到晚上就很冷,医生们蜷缩在被窝里还是被冻得不行,所以有时候晚上发生余震,大家也不跑出来。有一次余震,一屋里四个人就跑出来一个,在外面喊:“出来啊!出来啊!”可里面人不管,接着睡。频繁的余震,慢慢的,很多人竟然就习惯了,并不再害怕。

地震过去二个月,地震抢救阶段已经结束,进入常规医疗阶段,接诊的大多是当地医院看不好的疑难杂症,以及地震引起的后遗症,此外,还有狂犬病、破伤风、白血病、肺结核、脑结核等等。为何有不少白血病?有人分析认为是受地震后地光影响之故。这些都构成抗震医疗救护的珍贵记忆,值得今天总结和分析。

有一个四十多岁女病人,是一群人在玉米地里巡逻时候发现的,一只脚没了,送到医院时耳朵里都是血水。当时天气炎热,病人身上味道很重。救援医院的几个护士不怕脏、不怕臭,给她清洗后,给她用抗菌素,立即开展抢救。人是一度被救过来,但是伤得太重,医院条件又差,三天后,还是离开了世界。

一天马车送来一个二十几岁年轻人,瘦得皮包骨头,唯独肚子很大,一碰身体,发出咣啷咣啷的声响。医生们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畸形。外科会诊后,决定给他开刀,治好了。两个月后他和家人们一起来答谢医生们,这个时候,医生们发现,小伙子长胖了,一家人脸上充满微笑。

还有不少很严重的病人,都抢救成功了。医生们开始都很奇怪,好像比想象中的病人还多,后来才知道,有些病人不是震区来的,而是从远方特地慕名赶过来的,知道这些医生水平高,周围城市或者边远农村,凡是家里有病人的,都想送过来。有开着拖拉机来的,也有的赶着马车来,在医疗不发达的时代,也成为一件让人想不到的事。当地医院在地震时都震没了,所以玉田抗震医院事实上承担着当地的常态医疗任务。

像黄卫民医生,在玉田抗震医院跟着中山医院的任长裕医生做手术。任医生问他,学外科多少年了,他说四年。任医生就说,“我考你三关,第一关我带你开刀,第二关你带我开刀,第三关我看你开刀”。那过三关要多久呢?任医生说,那得由他说了算。实践证明,不到一个月,开刀开到第三个病人的时候,黄卫民就开始自己主刀了。从实习医生跟着高资历医生开刀,到自己动手开刀,在平常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但在玉田抗震医院,这中间的跨度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