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地震云”无依据 “地震预警”有“盲区”

2017-08-14 08: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地震云”不靠谱 靠家禽家畜异常行为预测地震也不科学

目前,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即存在一种能预测地震的“地震云”,不过在张芳华看来,地震和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她说,目前并没有发现地震和云之间有联系的理论和依据,“一些人利用云来预测地震是否发生,非常不科学”。

在她看来,像地震这类地壳运动,对大气环流是否造成某种潜在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论证,即便有影响,也比较细微。在预报天气时,这种影响是忽略不计的。

相应地,这种尚未地震,就以天降奇象、云生异变来预测的方式很不靠谱,“我们认为‘地震云’的假设是不成立的。”张芳华说。

不仅气象专家这么看,地震专家也给出类似的说法。

张晓东说,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没有任何科学事实能证明云的变化与地震有直接关系,也没有科学研究可以证实“地震的发生与天气变化有直接相关性”。

他说,其实,不仅是云和天气的变化,很多书本画册上提出的能预示地震即将来临的征兆,如家禽家畜行为异常、野生动物迁徙、植物异常等都未曾经过严格的科学检验。

“公众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关注到震前的种种异常现象,但却无法从异常现象推出地震即将来临的结果。”张晓东说。

他以动物行为异常为例,导致动物迁徙、情绪失控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季节转变、气候变化、动物疾病,也可能是繁衍生育的需求。所以,在无法将其他引起异常的原因剔除时,人们不能将动物的异常表现作为预测地震来临的科学指标。

难以突破的“预警盲区”:震中地区破坏最严重但没有预警时间

中国目前是否具备一定的地震监测预测能力,所谓的地震速报是如何发出的,公众又该如何获取?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山有说,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利用震中地区台站快速判定地震的时间、地点、大小及其影响程度。

具体来看,由于地震波按照每秒数公里的速度向外扩散传播,这样,人们就有可能为远离震中但可能遭受地震影响的地区,抢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发出一个警报信号,为公众逃生避险、企业紧急处置提供预警时间。

不过李山有同时表示,由于方法技术所限,震中地区破坏最严重,但没有预警时间——这就是预警盲区。距离震中越远的地区,破坏相对较轻,但预警时间越长。

他透露,目前,中国地震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由1.5万余个地震台站组成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实现全国范围的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实现华北地区、南北地震带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新疆天山中段地区的秒级地震预警。

至于人们可以接收到的“地震速报”是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结果为官方结果,通过12322、台网中心官方网站、官方微博以及中央级媒体对外发布。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杰说,因受台站分布密度的影响,不同地区地震速报结果的产出时间有所不同,全国平均自动地震结果速报时间约为3分钟,人工地震结果速报时间为11分钟。(记者 邱晨辉)

责编:张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