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如何杜绝“玩命直播”

2017-12-11 11:00-12:00 责编:张凌

00:00 00:00

 

    进入我们今天的第一热议,近日自称国内高空挑战第一人的吴咏宁失手坠楼事件引发了舆论的关注,据长沙警方通报,在11月8号的下午,吴咏宁在一场攀登活动当中失手坠楼身亡,坠亡事件的发生让人们也开始关注这个习惯自称是爬楼党的群体,当然这里的爬山不是咱们普通人理解的爬楼梯,而是完全徒手攀登各种,包括但是不仅限于摩天大楼的超高建筑,然后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楼顶,大桥顶,甚至只是一根窄窄的横梁上,做出引体向上,倒立等各种危险的动作,稍有闪失,恐怕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如果只是为了自己默默的寻求刺激,再不安分的人也不会有太大的兴趣每天去如此搏命,现在网络直播平台上有大量的这种爬楼党,玩命直播可谓是随处可见,粉丝们的欢呼和真金白银的打赏,恐怕也是背后一股不容忽视的助推力,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出事只是早晚的问题,但是真出了事我们除了惋惜还能够做些什么呢?

    记者:今年年初吴咏宁开始在视频软件上发布高楼极限运动的视频,赢得大量网友打赏和点赞,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他经常在多个视频直播平台上上传高空挑战视频,粉丝众多,而他所上传的视频更是海拔一次比一次高,难度一次比一次大,他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第一不敢说,但我一定是玩的最恨的那个,因为我每天都在爬,我是在玩命。

    这个是没有规定的,就是我自己想做什么动作就可以做什么动作,玩这个心理素质一定要好,要很细心的去玩,所以就是没有保护的情况下还是很安全的,有把握我会去做,没有把握的我就不会去做,没有把握的你去做的话肯定是很危险的。

    记者:另一个高空挑战爱好者巴克从2016年开始尝试爬楼,因为爬楼与吴咏宁相识。

    我爬楼是2016年初,我因为以前一直练跑酷,练街舞什么的,运动底子还算可以的,然后我看国外有些视频,然后就去尝试,就是认识嘛,就跟平常聊天一样,就是说有空一起做,有空一起玩,就是这种感觉。

    记者:巴克说,国内玩高空极限挑战的人并不多,一般都是拍照做动作的很少,像吴咏宁这样危险的屈指可数。

    如果说爬楼的话,在楼顶做动作的挺少的,可能摄影的多一些,摄影的一般要拍点风光照什么的,就是城市风光什么的,这个也不属于极限运动,但运动里面的,就是中国很少,像吴咏宁这样整天爬的基本没几个,很多人就是可能,平时想去爬偶尔来兴致了,或者想去玩去爬一下,绝大多数一般就是正儿八经练这个的可能会花更多时间在训练上,就是练习上,至于上去完成什么动作,可能是在很长时间训练之后才去干的,很多训练都是在平常,比如说平地或者室内就完成的。

    记者:在巴克眼中,爬楼的本身在于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于自身能力的挑战,而不是要博人眼球。

    其实我自己觉得吧,不是说看着做的特别危险就是极限运动,我觉得是两个概念,极限运动首先建立在一定技术上,你得花时间去练习,不是说凭着胆子就一味的去干个什么就行了,首先我觉得极限运动他一是对自由的向往,二是对人体极限,包括人体能力的一个挑战,不是说我去做一些什么事要博人眼球这样的。

    主持人:在某视频网站上,吴咏宁的粉丝多达99万,他此前上传的视频多达三百个,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他在挑战不同高层建筑的时候拍摄的,其中不乏像翻滚俯卧撑跳跃,快步行走等旁人看来极其危险的动作,而他在这一平台上最后的一次直播定格在了今年的10月22号,我们相信在这近百万的粉丝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看热闹寻刺激的,但是谁又能保证这将近一百万的粉丝里不会真有几个狂热的崇拜者,甚至只因为看了这些视频真去步了吴咏宁的后尘呢?那么针对这类视频,直播各网络平台到底有没有相应的限制措施?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又应该如何划分呢?

    记者:吴咏宁出事后,巴克曾对媒体表示,觉得网络视频害了他,巴克告诉记者,网络视频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更多的可能还与每个人的不同心态有关。

    我觉得还是因人而宜吧,我觉得可能,不是说网络视频,网络视频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主要还是心态问题,不管到哪可能没有网络视频,旁人的吹捧什么的也都可能造成这种事,其实总体而言还是量力而行,就是不要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对我心态影响不大吧,因为我觉得我做的所有动作都是我控制范围内的我都有100%的把握的。

    记者:对于类似内容的视频和直播,网络平台是否会有相应的限制规定?记者咨询了某直播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