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震中天使:汶川大地震医疗救援纪实16

2017-12-18 23:30-23:59 责编:张凌

00:00 00:00

 

讲述人,北京安定医院医疗队,林涛,《四只手,连成一颗“心”》。

    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卷走了无数人的生命,还有无数生命虽然幸免,却难以从灾难中解脱,承受着心灵和肉体的创伤,其中不乏幼小而柔弱的孩子...,..

    2008年5月18日,在都江堰玉堂的一个救济站,路两边都是帐篷,还有一些简易大棚是当地群众临时搭建的,用来躲避余震。我和姜涛主任走进了一间帐篷,这是一个三口之家的临时住处。夫妻俩坐在帐篷左侧的地上,而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则坐在右侧的地上。夫妻俩表情惆怅,而孩子独自看着地面沉默不语,职业本能告诉我,这是个正在承受情感忽略的孩子。

    在把我们的来意向这对夫妻说明后,两人同意接受我们的心理干预,而孩子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我们。姜主任拿出了巧克力递给孩子,他接过去马上吃了起来。

访谈开始之前,我请夫妻俩允许孩子坐在他们中间,我相信,孩子是夫妻的桥梁,也是家庭渡过难关的资源。

席地而坐,交谈开始了。孩子的奶奶在地震中去世了,孩子的父母当时都在厂子,而孩子在学校。父母幸运地逃过了劫难,而孩子在地震时反应灵敏,第一个冲出了教室,尽管当时老师让学生们趴在桌底下避震,然而,孩子的很多同学却在地震中消失了......三人不约而同地往家跑,但他们的房子已经没有了,以及他们所有的财产,他们所剩下的只有生命和身上的衣物。地震后的遭遇,随着三人的讲述一点一点重现......

但是,夫妻俩并没有因为幸存而兴奋,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更不知道下一步的路会在哪里。自己都无法从巨大的阴影中走出,更何谈去关注孩子的感受。

心理干预自然从父母入手,在我们表达出理解、同情后,夫妻俩的话开始多了起来,但传达出的却是对生活困境的惆怅,是悬在空中没有着落的感觉。我知道,如此巨大的灾难已经击溃了他们的心理防御线,认知也就变得片面、消极。此时,我们邀请孩子来表达情感。“你愿意坐在爸爸妈妈中间呢,还是愿意坐在他们外面?”我问到。“坐在他们中间。”孩子不假思索地答。

“为什么?"

“我喜欢。”孩子笑着说。

妻俩听了,若有所思。爸爸伸出左手,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我们母子比以前更依恋孩子父亲。”孩子的妈妈说。一个家庭的温情与力量已经显现。

就在访谈结束时,我们请孩子在现场做一件他想做的事,立即,孩子抓住了爸爸妈妈靠近他的那只手,然后把两只手拉到他的胸前,用两只小手扣住它们,开心地冲我们笑着,而这只手,正好组成了一个“心”字,“心”的上面,是孩子快乐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