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印度洋海啸,中国国际救援队救援纪实27

2018-03-05 23:30-23:59 责编:张凌

00:00 00:00

在灾区前线采访,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会陆续出现,对记者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以及应变能力都是重大考验。在13天的连续采访中,记者在通信、住宿、交通、饮食、语言、气候、卫生等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

在外出采访时,没有办法和大本营取得联系,只能靠自己随机应变;由于海啸破坏严重,当地政府瘫痪,大量官员死亡和失踪,救灾工作无序且凌乱,我们的救援和采访很难得到支持;灾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且正是雨季,时而烈日高照,时而倾盆暴雨,甚至一天下十几场阵雨,雨停后又是30多度的高温。我们居住的帐篷是泥浆满地,需要经常将帐篷里的积水淘出门外;灾区缺水缺电,救援队一切要自给自足,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夜晚还要经常和蚊虫较量;灾区众多尸体尚未清理,卫生状况恶化,出现了传染病例的报告;当地治安情况不好,交通工具更是严重缺乏,记者采访只能拦车甚至步行;救援队的饮食单调,每天与压缩干粮和野战食品为伴••••••这些困难并没有影响到记者的工作,大家知道在灾区前线采访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

可以说,这次对印尼海啸的报道是继美国攻打伊拉克之后又一场世界规模的新闻大战。

无论是在印尼班达亚齐空军机场,满目疮痍的市中心废墟现场,还是在远离陆地的岛屿乡村,都能够看到肩背相机、手拿笔记本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

绝大多数西方记者都带有便携式电脑和录音机、照相机。这些来自西方的新闻机构不仅财力雄厚,而且人员众多。不少文字、摄影摄像记者都雇佣当地人为他们提供语言、交通等服务。更有甚者,英国一家电视台将演播室搬到了班达亚齐大街上,演播室里各种灯光、摄像器材一应俱全,背景就是当地一座倒塌的超市。电视台记者每天就在这个露天演播室里将灾区的各种情况传回国内。

2005年1月5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抵达印尼班达亚齐空军机场并转乘直升机到印尼班达亚齐西海岸查看灾情。记者在机场看到,约200名记者早早地等候在现场,电视记者更是架设了卫星接收天线。卫星接收天线是折叠式伞形天线,天线旁有便携式柴油发电机。

烈日下,众多记者在阳光下曝晒了2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鲍威尔乘坐的蓝白色美国专机徐徐降落在班达亚齐空军机场。高大粗壮、穿着绿色迷彩军服的美国土兵排出一道封锁线,禁止记者跨入禁区一步。手持M-16冲锋枪的印尼政府军士兵更是将机场四周围得严严实实。

4架灰色的美国直升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在机场跑道上待命。鲍威尔一下专机径直钻进一旁的直升机,陪同的不仅有印尼的部长,还有五六个从美国跟来的记者。

在机场上苦等半天的记者们一阵狂拍后立刻兵分两路,准备采访鲍威尔在机场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被分别带到两地进行登记和安检,准备采访鲍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