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印度洋海啸,中国国际救援队救援纪实29

2018-03-07 23:30-23:59 责编:张凌

00:00 00:00

 

记者先后采写了《班达亚齐,别让我哭泣!》《“中国,我们的朋友!中国国际救援队清理印尼灾区遇难者遗体纪实》、(“我爱你,中国!”—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印尼开展医疗救助纪实》等一批深度报道播发后被上百家媒体采用,并被多家网站转载不少照片和通讯还在印尼当地报纸和香港报纸士登载,受到了媒体和读者的好评。北京日报还辟出专版刊登记者的文字和图片报道。

记者还与人民日报总编室朱竟若、叶蓁蓁、董建勤、孟扬等进行了多次交流与沟通在他们的启示下,记者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写出了《北京班达亚齐中国救援队的五天六夜》、《国际救援遭遇六大难点中国队员尽力排难热情不减》、《中国国际救援队4名女队员:花开班达亚齐》、《这些瞬间,我无法忘记》等4篇长篇通讯。这几篇文章构思比较特别,切入点比较巧妙,选取了其他媒体未曾报道的角度,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

第一篇从五天六夜切入,介绍了中国救援队赶赴灾区救灾的曲折历程;第二篇从困难切入,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总结,描述了中国救援队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第三篇从女队员群体切入,深挖细节,生动反映了队员们的风采;第四篇从10个感人的瞬间入手,以日记的形式展开,全景式反映了中国参与国际救援的进程。这4篇稿件刊发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引发了中央电视台等其他媒体跟进报道的热潮。中国地震局和中国救援队的有关负责人称这组文章为此次国际救援行动中最有深度、最生动的报道之一。

除了每天采写文字稿和拍摄照片外,记者还每天向音频编辑室提供音频新闻。这些记者在现场发回的报道,现场感强,时效迅速,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众多单位采用。当温家宝总理出席海啸领导人峰会致电中国国际救援队时,记者随后就发回了现场采访救援队领队赵和平的音频报道。

三是图文互动,实现两翼齐飞。

在灾难报道中,图片往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按照后方指示,这次报道中记者还注意文字、图片并重,每天保持一定数量的图片发稿量,初步建立起文字记者的图片报道通道。据初步统计,13天中,共发回了300余张照片,其中许多照片是深入一线抓到的珍贵镜头。例如美军飞机坠落后,记者第一个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拍摄了美军军机坠落的现场照片,使报道图文并茂。不少照片被人民网、新浪网在头条和其他重要位置转载。

在全球传播时代,没有被媒体报道的事情就等于没有发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媒体不再偏安一隅,而是把眼光放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中国与世界正成为紧密的一体。毋庸置疑,今后中国记者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报道国际上的重大事件。这也给国内的新闻媒体和记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以国际视野观察重大国际事件。

新京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我们注意到,目前国内不少地方媒体纷纷派出记者前往各受灾国,迈出了采访国际灾难的第步。这对过去那些把注意力更多放在国内的媒体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同样,对于一直从事国内新闻报道的记者来说,能参加国际灾难的报道,机会十分难得,取得的一些经验和留下的教训值得好好总结,为今后类似的救援报道、应急报道、采访活动提供借鉴。

一、前后方密切配合,多兵种协同作战是完成报道任务的关键。

在这次报道中,报道总指挥部与后方编辑部门等为记者提供了大力的指导和及时的帮助,有关领导一直与记者保持热线联系,随时为前方记者提供支持,使报道有的放矢。社领导和部领导的慰问,更给记者极大的鼓励。

从表面上看来,稿件只有少数记者的署名,但后方各个部门的同事们都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他们是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