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救援成功经验27

2018-07-31 23:30-23:59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从救援的程序与具体操作的科学性来分析,许多常规程序譬如疏散周边群众、现场警戒隔离、关闭通信器材,特别是明火熄灭后的认真处置,都是科学详细实施到位的。但是,在一些重要环节上却存在重大失误,总体而言,在感动于消防官兵、气站工作人员舍生忘死,英勇作战的高尚情操和英雄气概之时,不能脱离科学,而由此将其认定为一次成功的应急救援行动。

首先,从结果上看,一个阀门的局部泄漏,发展成多罐、多次爆炸,说明没有成功控制泄漏。

第二,在泄漏初期,有关指挥、操作人员没有佩戴呼吸器就深入泄漏区进行指挥与操作,造成救援力量的急剧下降,并恶化了事故。

第三,在救援装备上存在重大问题。该站属不折不扣的重大危险源,同时,管线、阀门泄漏是常见事故,必须配备相应的专用堵漏器具,但是,该站没有,属地消防队也没有。面对泄漏,只能用棉被、麻绳等来进行堵漏,这种极为原始的堵漏方式,出现在现代社会的省会城市是极不应该的。这也充分证明,该站、该地有关部门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对液化石油气罐区的风险控制,只停留在着火爆炸后的后期“灭火”,而不是对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前期准确处置上或者只想到了一些简单的泄漏情形,而没有充分考虑到罐体底阀这一本应高度重视的要害部位上。

第四,在救援方法上存在重大问题,没有根据实际灵活处置。泄漏初期,没有专用设备,在使用棉被、麻绳等方法堵漏无效的情况下,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根据爆炸着火原理,寻求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假如当时及时采用湿沙土掩埋法,即采用编织袋麻袋等装运湿沙土,堆到罐体底下把泄漏阀门掩埋打湿,然后,再行倒罐;或者局部砌墙分隔,用速凝水泥进行掩埋堵压泄漏口,事故定然可以得到很好的处理。对于一个400m3的小罐,阀门又在罐体底部,不说3000人救援,就是500人,扛沙袋,运水泥,用不了几个小时,就会把整个罐体埋个严严实实,压得密不透气,想让它爆炸都难。

通过这起因简单的泄漏导致的特大爆炸着火伤亡事故,应充分认识丰富专业知识,科学辨识、控制风险,配备先进装备,科学实施救援的重要性。

在今年的3月5日,也就是2018年3月5日,是西安“3·5”液化气泄漏闪爆抢险20周年,也是“3·5”英烈20周年祭日。西安市公安消防支队和社会各界在西安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而又简朴的祭奠活动,缅怀英烈。在祭奠仪式上,西安市公安消防支队领导宣读了祭文、向革命烈士敬献了花篮……参加的人员有消防官兵、英烈家属、生前战友、英模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不少市民也自愿前往参加了祭奠仪式。时光荏苒,20年过去了。“如果当年没有这些勇士舍生忘死地抢险,西安大半个西郊将岌岌可危……”20年前的这些老话,如今也常被人们提起,“当时火海里的液化气储存区各种大小球罐、卧罐有十多个,总储液化气上千吨,一旦爆炸,西郊就会在瞬间被夷为平地……”

现场的人们依旧记得那永久凝固的悲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