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29

2018-09-27 23:30-23:59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这一批新到的物资本来是第一批援塞医疗队的补充物资,可是晚到了10天。正当他们集结要出发回国时,物资才到。只能在宾馆留两个人,既要跟宾馆协调交房清房,又要开火做饭,其他人全部到医院来卸物资。为了防止物资丢失,我们也想了办法。拉来的物资包括我们和检测队的,两家放在了一起,凡是贴着绿色“三〇二”字样的,就是我们的,贴着红色标的,是国家检测队的。

我们让他们的车尽量往后靠,靠近我们的门口,这样目视的距离能够缩短,一个拐角处留一个人,进一个屋,锁一个,再开下一个门,只能这样流水作业。3.7吨物资卸了两个多小时,卸完了赶紧锁门,让他们值班的医生护士去休息。回到驻地后,赶紧清房,然后还要到机场迎接另外 33 名队员。忙完了差不多是凌晨3点多钟,歇了一会儿就马上起床赶第一班船去机场了。

后勤的物资,比如米、面、油什么的,都是国内空运过去的,第一批援塞医疗队给我们留了一些。到后期,油就不够了,我们就采购玉米油。当地的食用油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为了规避风险,我们的采购固定在两个地方:一个是黎巴嫩超市;另外就是一个叫“中国城”的地方,它的一层是个小超市,二层是个小酒店,是由一个姓蔡的福建老大姐开的,她在那里经营了十几年。

蔬菜、肉类,基本上都从她那里进,因为语言上交流没有什么困难。有的东西她那里没有,就得去黎巴嫩超市,相对来说价格贵一点儿,但是东西大多能够找到。我们从国内带来的美元,按1∶5000的比率兑换成当地的货币利昂。肉以牛羊肉、鸡肉为主,因为这个国家靠着大西洋,所以还有海鲜。猪肉是从一个姓王的中国人那里买的,这还是第一批援塞医疗队队员找的点儿,他弄了一个小规模的养猪场,养了十几头猪,专门卖给中国人,在塞拉利昂有不少中国企业。豆腐是蔡大姐自己做的,当地人当然不会做,要多少块提前告诉她,第二天她就给送过来。除了米、面、油、蔬菜,还要采购医疗需要的一些物资,比如“二道防线”短袖T恤,就是一次性防护工作服里面穿的衣服,也是常用的消耗品。我们去了4个人,因为带着不少钱——2000万利昂,合4000美元,在当地算是一大笔钱了,怕出事。有时我们也会在驻地巡防,医院和宾图玛尼宾馆都有保安,治安方面不用太操心。但我们还是做了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停电或是突发事件,预案都提前做好,这样避免真要有什么事儿,大家忙乱无序。一些防爆器材,像盾牌、背心、警用橡胶棍什么的,第一批医疗队都带过来了。

每天晚上,我们后勤保障组都有一个例会,首先总结一下当天的情况,包括饮食保障、交通的一些问题,或者是队里新的指示,制订隔日的菜谱,并于第二天完成采购,一天压一天,保证至少有一天的菜能够救急。

这里不像国内,国内一周的菜都能一次买齐,而在那里,真不知道第二天能买到什么。刚开始我们去的时候有西红柿,三周后突然没有了,一问才知道,西红柿都是从国外进口的,现在因为疫情闭关了,不让进了。而当地自产的像黄瓜、茄子之类的蔬菜,不施任何化肥,自然长成的,由于天气太热,等长到大点儿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老了,怎么吃都不是那个味儿。明显已经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