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29

2018-09-27 23:30-23:59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我们租用了宾馆的厨房,好在他们的厨房是中国人建的,和国内厨房的布置差不多,只不过用的是罐装天然气。我们每次买20罐,用完之后再灌,一个罐子有好几百斤重,要几个人摆弄。煤气罐放在厨房外面,露天摆放着。每次弄煤气罐我们都特别担心,所以就做了应急预案。

灶台设备已经老化了,有时莫名其妙地打不着火。时间来不及了,炒不了菜,就想办法做面条,临时对付一下,然后在小灶上熬点儿粥。最开始我们是用一次性餐盒的,但是发生疫情以后,很多在当地做生意的公司都离开了,不再进口东西过来,所以当时消耗的都是库存。不管是黎巴嫩超市还是中国城,都是消耗库存。后来,各式各样的一次性餐盒基本上被我们用光了,就改用盆装,把菜都装好,放到饭盆里,用保鲜膜一封,米饭单独用其他的东西装。因为天气热,保温效果还不错,也算是解决了问题。在塞拉利昂,有钱不一定买得到东西。他们基本上没有本地产的东西,都是靠进口。一旦出现疫情,海关一关闭,许多东西就买不到了。

整个弗里敦,像样点儿的商店也就那家两层的黎巴嫩超市,去逛的都是他们国家的有钱人,相当于我们过去的友谊商店。平常老百姓根本就进不去,也消费不起。里面的东西跟国内比起来,其实也并不贵。

我们第二批有两个翻译:苏大翻译(苏海滨)和苏二翻译(苏林)。后勤组的苏二翻译真是个宝,只要出去我们就带上他,连比画带蹦单词,非洲人居然能够明白。一般来说,极个别在中国城或者在黎巴嫩超市找不到的东西,才出去寻找。原则上,我们要尽量保证跟当地人减少接触。我们不可能随身带着体温计,给他们量完确定没有发烧后再接触。刚开始没有摸清门路,我们还出去看一看,但当一切慢慢走上正轨之后,我们基本上就很少出门了。

除了那批3.7吨的物资外,后来接了一批10吨的物资,我们其实还申请了一批物资,但是那批物资直到我们走也没有到,海运实在太慢了,从国内运到塞拉利昂得两个半月。空运快,但成本太高了。

上下班的沿途都是日本淘汰的汽车,都停在路边,有的风吹日晒都烂在那儿了。我们的每个司机都懂得车辆保养,跑到5000公里就会保养一次,两个月内保证不出什么问题。如果车出了问题必须修,我们也会带上苏二翻译。苏二翻译的翻译极其独特,比如说柴油,他不知道柴油怎么说,就先说木材,然后再说油,两个单词合在一起,神奇的是,对方居然能听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