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故事:苍穹之间看世界,他绕地球“飞”了86圈

2019-01-30 15:08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王伟)1月21日,春运大幕正式拉开,80后飞行员李轶也进入了一年当中的忙碌时刻。李轶是海航集团的一名公务机飞行员,从小痴迷飞机的他,在2005年放弃了稳定的英文翻译工作,拿出多年积蓄,前往美国学习飞行。“有梦想就一定要去尝试!”经过四年的“背水一战”,曾经的英文翻译华丽转身,如愿成为飞行员。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民航飞行员并不容易。李轶要通过130个项目的身体检查,完成50多门理论课程,考取私用驾驶员执照、商用驾驶员执照等至少五种证件,总飞行训练时间达到255个小时,并通过院校严格的飞行考核筛选后才能顺利毕业。飞行学员进入航空公司后,还需要在航空公司完成相应机型的“改装”训练,取得相应资质后才能跟机飞行。

李轶所属的航空公司执管着数十架公务机,其中有不少还是托管运行的私人飞机,都属于主流的公务机机型,例如湾流、达索等。由于飞机属性的不同,公务飞行任务分为包机飞行和托管飞机飞行。

公务机飞行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便捷,具有定期航班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伴随春运高峰期到来,私人包机需求也越来越密集。但是机动性强对于公务机机组和乘务组而言,就意味着随时随地处于待命状态。

这天,李轶执飞早上8点10分北京至海口的航班,他凌晨5点就起床准备,6点就已经在前往公司的路上了。“这还不算早的,凌晨3点多起床也是常有的事!”李轶笑着说。

由于公务机的特殊性,每一次执飞前,李轶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对目的地机场天气、航路天气、 机场净空条件,障碍物位置高度、飞机性能、特殊情况处置的飞行方法进行深入了解。 到达航空公司后,李轶一刻没有耽误,立即进入准备室,领取当天的飞行资料,做飞行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公务机飞行员最大的特点是不确定性,第一是随叫随到,随时都要待命。第二是去的地方也不固定,完全跟着客人行程走,还经常去一些特殊机场,有的处于偏远地区,每一次飞行都和首次飞行一样,要细心准备。”

结束准备工作后,李轶和机务人员前往首都国际机场停机坪,登上飞机,他们要在旅客登机前,调试好设备、做好准备工作。

自从2011年成为飞行员后,李轶只和家人在春节团聚过一次,其余都是在异国他乡或空中度过。

飞行前检查单,空速管套、起落架销在位,氧气测试百分百……进入到驾驶舱,李轶对照“飞行前检查单”,逐一检查和调试各项设备。小小的驾驶舱里,几十个仪表盘、上百个按钮,每一个都需要熟练掌握。

“作为一名公务机飞行员首先要有熟练掌握外语,英语是必须的,最好再会一门其他语种;其次是自学能力要强,这个行业比较新,也不存在成熟的培训体系,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法规都不一样,这个都要飞行员私下学习,而且航空设备更新很快,最新的设备更新都从公务机开始”,李轶说。

很多定期航班尚未通航的地方,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李轶用自己精湛的飞行技术赢得了乘客的认可,也连续多年获得“公务机联盟安全飞行员”的殊荣。

在作为公务机飞行员的8年时间里,李轶几乎已经飞遍了全球,安全飞行时间累积超过4000小时,总里程超过35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飞行“86”圈。

李轶说,飞行员会很享受驾驶飞机的成就感,从前做翻译的时候更多的是在与人交流,而现在更多地是冲破苍穹,跟自己和蓝天对话。

由于飞行任务通常在执飞前两三天才能得知,李轶今年也许依然不能和家人团聚过年,他笑着说:“能平安地把每一位乘客送达目的地就好。”

责编:郭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