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996生命线——青团好吃 不能多吃

2019-05-04 11:00-12:00 责编:李悠扬

00:00 00:00

 

主持人:这里是国家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我是修奇,有关共享单车使用的话题今天先跟大家聊到这,在歌曲过后进入我们今天的第一现场,我们一起来听甘肃古浪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的治沙故事,待会见。

欢迎回来,这里依然是修奇陪伴各位的国家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您正在锁定收听的频率是FM99.6中国交通广播,进入我们今天的第一现场,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位于河西走廊腾格里沙漠南缘,是我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80年代初当地的六位老人为了保住家园,发起了向荒沙挑战的计划,子承父业,三代人用37年的奋斗建起来了一条21万亩的绿色隔离带,阻挡了风沙侵袭,让荒漠变成了绿洲,我们来听央广记者的报道。

记者:戈壁滩古道边荒漠连天,一区古浪老调唱出了古浪人的往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八级以上的大风一年能刮十几次,腾格里沙漠以每年七八米的速度向十多个村庄两万多亩粮田,三万多民群众生活的地方推移,八步沙是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1981年这里作为荒漠化土地开发试点向社会承包,在土门公社大队当主任的石满老汉第一个站出来,他和郭明巢,贺发林,罗元魁,陈海,张瑞元五个人在合同上按上了红手印,以联户的形式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那一年40岁的张瑞元是六个人里面年纪最小的。说干就干,六个人把铺盖一卷就进了沙窝子,白天用毛驴车拉来树苗植树,天黑了就地挖个地窝棚就睡下,白天晒晚上冻,还要忍受风沙和野蚊子,青黄不接的时候拔根沙葱带着沙粒也就进了肚子,几经艰辛,六老汉终于在沙窝窝里种上了将近一万亩的树苗,六个人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可高兴劲还没过去,第二年春天的两场大风就让他们遇到了新问题。六老汉有点着急,没白没黑的在沙窝窝里转悠,还真找出来了规律,他们发现每被风沙吹走的树苗根部都有草,一棵树一把草的方法成了当时救命的法宝。十年时光转瞬即逝,八步沙能看到绿色了,六老汉的头发也成了白色,7.5万亩的八步沙才治理了一半,六老汉约定无论多苦多累,每家必须有一个继承人把八步沙管下去,四位老人相继过世,两位老人年迈体弱,贺发林的儿子贺中强说,一开始来治沙只是迫于家里的压力和父亲临终前的嘱托,直到1993年10月份那天让他意识到了林场对自己的意义。抓住了砍树的人,可是被砍的树却再也长不回去了,从那时起,七棵树的树杈子就长在了贺中强的心里,八步沙林场成了自己魂牵梦萦的地方。1995年到2000年间,国家三北防护林的工程政策调整,原来的造林补助款没有了,加上持续干旱少雨,八步沙林场面临破产倒闭,六老汉第二代治沙人早出晚归寻求贷款,用卖猪卖羊卖粮食筹集资金,在林场打了一口150米深的井,种上小麦,玉米,西瓜,番茄,实行了全新的股份利益连接机制,多种经营模式让林场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空间,2003年,7.5万亩八步沙的治理任务完成了,一个乔木,灌木,沙草结合的绿洲让春夏时节的八步沙俨然成了花海,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八步沙治理好了,治沙人也积累了一套独特的治沙经验,2003年六老汉第二代人主动请缨,走进了距离八步沙25公里远的黑岗沙,又是一个十年过去,黑岗沙已是林草丰茂,2015年六老汉第二代人再次向古浪县委县政府申请,跨区域承包更北边的一块沙区。37年来,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风沙育林草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的毅力让荒漠变成了绿洲,郭明朝的孙子郭喜是八步沙六老汉第三代治沙人,2016年他进入八步沙林场治沙,如今他不仅学会了开着大卡车在沙漠里送水送草,浇树浇花,还在沙漠里搞起了溜达鸡的养殖。

主持人:好了,以上就是今天修奇在国家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为大家预备的全部内容了,感谢各位一个小时的陪伴,也希望这些内容能够真真切切的服务到您的生活当中,明天上午的11点修奇依然在这为大家服务,请锁定FM99.6中国交通广播,节目之外也欢迎随时关注国家应急广播的微博微信,客户端,咱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