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英雄榜——川航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

2019-10-13 11:00-12:00 责编:母晨静

00:00 00:00

 

机长: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缺氧的问题,当时一心就是想把飞机操纵好,既然带不上就把飞机操纵好。当时真没想到这个。

记者:就是完全要靠自我的那种极限的这种挑战能力来控制,是吧?

机长:对,应该说这个时候我觉得这个那天我下来的时候,我就在这个地方,我觉得应该叫意志力。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准确的一个词,意志力在这个地方,非常非常恰当。

旁白:但意志力不能持续太久。人是有生理极限的。刘传健当时需要马上做的是尽快降低3U8633航班到有氧气并且温度适宜的飞行高度,否则机组人员就会被逐渐冻僵,或者因缺氧而窒息,整架飞机以及119名乘客也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记者:但是底下的状况你知道吗?

机长:这下面山,我知道下面是山。我的高度我已经知道不能下的多少低我是很清楚的。

记者:你的底线是多少要下降?

机长:我的底线,当时我的心目中想的,当时我们第二机长没进来的时候,我的心想是23000。

记者:如果再下的话可能会和山体有一些。

机长:对啊,接近安全高度以下了就可能有撞山的危险。 

旁白:但在当时飞机已经飞到了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由于这一带山地密布,山高大多在5000到6000米,飞机不能贴着山头飞行,至少要有600米的安全预高度,客舱一旦失压最低安全高度必须保持在7300米左右,也就是23000英尺高度。

记者:要从3万多下降到两万三。

机长:对。没有出山的话就23000,我就不能再下了,一定要出山以后才能继续往下。

记者:但是如果说持续在那个高度上的话这么操作,可能吗?

机长:也不可能,对,也不可能持续23000,那也不可能。 时间太久了,旅客氧气是有限的,温度很低,你人体是很难受的。

旁白:特殊的航线意味着驾驶舱失压的飞机不能一次性下降到有氧气,而且温度适宜的高度,飞行员必须要咬牙坚持在7000多米即23000英尺的高度上继续飞行,直到飞出群山到达盆地上空后才能再次下降。

记者:这个时候就是你需要做的是稳定飞机的姿态往下降,那当时的气压其实应该产生了非常大的这样的失压之后,那气压对里面的压迫是什么样的?

机长:就是很强的一个冲击力,就是往往里灌知道吧,就压迫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减速呢?就是为了这种压迫感。小一点,对我们整个机体的伤害会小一点,对我们人的伤害会小一点,为什么?我们这速度太大了。我们吹出来会不会把后面从这边吹过去。

记者:你说风从那个风挡那直接吹到后舱去。

机长:如果吹的太大了,他是不是会后面还会不会坏?

记者:你当时还要想到这些问题。

机长:对,当时我就我想我当时想的就是主要就是这个伤害就是这个风的伤害,不要对我们机组造成伤害,所以我就想要减速。所以刚才我在前面也说了,我说我在大速度还是小速度大,大下降率还是小下降率这一块,我是非常纠结的,是我心里非常纠结的一个问题。

记者:为什么会纠结?

机长:因为我速度太大了,我下高度的话就会快一些。

记者:但快带来的问题是副作用是什么?

机长:副作用就是整个从我们机组的安全和机体的安全可能无法保障。

记者:怎么平衡这个矛盾做出最后的抉择呢?

机长:所以说我就是把这个速度选择我认为还比较合适,让人相对还能接受的一个状态,然后这时候相对的下降率就小一点。

记者:这是靠经验来做的一个估值吗?

机长:不是靠经验,那是靠这个是当时的一种状况,就是我人感觉稍好一点。这种感觉就当时那种状况来感觉来做的。 

旁白:而在飞机客舱是另外一番场景,飞机突然的剧烈抖动和急速坠落,让乘客极为慌乱,哭泣和尖叫声不绝。乘务长和另外四名空乘尽最大努力安抚乘客,一辆餐车失去控制,将一名空姐的腰部撞伤。

记者:那在这个时候怎么安抚乘客的状态?

女:乘务员,因为当时在每个区域就是分布在客舱的就是不同的一些牌数,他们告诉旅客相信我们,因为我们是受过专业训训练的,相信我们,我们有能力把你安全的送达目的地.

记者:但是你们并不知道驾驶舱发生了什么。

女:不知道。

记者:你有没去那个驾驶舱去和机长看一看?

女:有联系过,但是没有联系上。

记者:怎么联系?

女: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