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犯罪心理学档案系列之九十五

2016-06-18 23:30-23:59 责编:王丽阳

00:00 00:00

 

而对于剖绘本案凶手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他时隔十几年重新作案,显现出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人格特征——前面八起案件中,凶手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低调、冷漠。就像“波士顿扼杀者”与“韩国华城杀手”一样,他们始终追寻着自己的内心,丝毫不理会外界的言论。但第九起案件,凶手却复制了与初期案件相同的手法,似乎是在高调宣誓着他的回归,而紧接着在第十起案件中,他又完善了犯罪标记的环节,看似想证明什么,或者是想要要考验和挑战警方的能力,所以说后两起案件凶手表现出的人格特征与“BTK杀手”有相像之处,他们都怀有着被社会和民众强烈关注的渴望!

当然,就如犯罪侧写本身的属性一样,它不是科学,只是运用相对科学的方法来总结、归纳和演绎,没有严谨的必然性,凶手完全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变迁,而产生不同的占有主导地位的应激反应,就像前面提到过的“羊泉系列杀人案”,在整个案件中,凶手便经历了由纯粹的宣泄愤怒,到企图挑战警方以获取成就感的欲望升级,不过这只是一个方面的案例,并且笼统来说这种转变并没有超出反社会人格的范畴,而本案的难点就像刚刚说的,凶手的个性转变是对立的,如此韩印可就需要找出两个不同的刺激源。

另外,韩印还有一种感觉,第一次的办案氛围十分微妙,似乎所有人当着他的面都在刻意的回避案件的紧迫性。尤其是刘队,看这样子至少有五十岁了,据他介绍,至始至终都参与在案子当中,想必没有谁会比他更迫切地想要抓到凶手,可是白天的交流中,他一直小心翼翼地回避案件的严峻形势,这反倒让他韩印心中压力重重——二十多年的警匪追踪较量,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凋零,凶手却总能安然逃脱,而这一次很明显所有的人都把破案的希望寄托在韩印身上。

说实话虽然他确实屡屡成为了终结者,但是他不习惯被当成救世主,这很容易被摆上神坛,不符合他一贯追求低调的性格,同时如果案件稍有闪失,也极容易被一棍子打死,成为讨伐的中心。

韩印这脑子里是乱糟糟的,正胡思乱想着,手机响了,接听之后,不无意外的传出顾菲菲的声音:“还没睡吧,明天一早我和小美去支队技术处,找找物证方面的线索,你有什么安排,需要我和刘队通通气吗?

“不用,我明天带着小杜逛街去。”韩印出乎意料的答道。

“噢。那好吧,知道了。”

电话那头的顾菲菲沉默一下,应该是有些诧异,但随即便淡淡地应了一句,她当然明白韩印的安排,绝不只是逛街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