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海地救援 中国在行动7

2017-02-22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地震没有对格纳伊夫地区造成直接破坏。但是太子港的大量难民和从太子港监狱逃出的重刑犯的到来,使得格纳伊夫地区的形势骤然紧张起来。由于一些重刑犯扬言要报复当初处理他们的警察和法官,导致大部分当地警察都害怕到警局上班。

海地时间2010年1月17日上午,格纳伊夫地区维和警局决定,鉴于当地的形势,一是暂停办理休假和期满手续;二是维和警察职能由程序监督转为实体执法。形势日益严峻,治安状况恶化,维和警察采取全天候、三班倒、轮岗轮班工作模式,以治安防控为重点,加大对出逃犯人的抓捕力度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力度。

得知8位中国战友牺牲的消息后,海地时间17日中午,于江桦和两名来自广西的战友含泪面向国旗默哀了3分钟。

于江桦今年35岁,2009年9月24日,他被公安部派往联合国海地任务区作为民事警察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成为开封首位维和警察。

北京时间2009年9月25日,于江桦与战友们终于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并参加了联海团一周的培训。于江桦先被安排在太子港德尔玛斯警察分局暂时工作。德尔玛斯警察分局虽说是个分局,但各方面条件还不如国内的农村派出所。由于在国内有丰富的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经验,于江桦很快适应了当地的工作。

维和警察要参与案件的监督侦破和对犯罪嫌疑人的抓捕、犯人的转运工作。在夜晚的时候,抓捕工作是相当危险的。当地民间的枪支比较多,维和警察在执行任务时随时都可能遭到冷枪袭击,因此于江桦与同事的神经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在太子港参与维和任务期间,于江桦总共参与联合行动10余次,其中包括1次大型群众集会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还曾处置过3次群众示威冲突事件。于江桦在电子邮件中说,身在国外,他们感到自豪的是:外国同行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赞叹不已,“中国制造”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有些国家维和警察的装备就是中国生产的。

2010年1月20日上午,河南省省公安厅领导冒着大雾赶到通许县慰问和看望于江桦的家人,并送去了慰问金。

得知家乡父老和战友们一直关注着他的安全,省、市、县公安机关领导都先后到家中看望慰问,于江桦衷心地表示感谢。“我代表中国,这个时候我不能后退!”于江桦说,请父老乡亲和战友们放心,他将继承8位牺牲战友的遗志,攻坚克难,不辱使命,继续战斗在维和一线,为祖国争光,为家乡争光!

每个月的第一天,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既表达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更从中汲取信心、勇气和力量。

2010年2月1日,是海地发生大地震后,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首次举行升国旗仪式。与往常不同的是,位于索纳比工业园区的防暴队营地内,参加升国旗仪式的中国人来了很多。除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全体队员外,已在海地展开医疗防疫救护行动一周时间的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队员,以及中国驻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全体成员、中央新闻媒体特派海地记者,都整齐列队在位于营区二号哨位的旗杆前。

在海地大地震中,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失去了8位亲密的战友。升旗仪式开始前,全体默哀一分钟。想起逝去的战友,不少防暴队员泪湿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