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线11

2017-05-07 23:30-23:59 责编:张泽昕

00:00 00:00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4万人的生命瞬间毁灭。原唐山飞机场航行调度室主任李升堂,带领团队肉眼指挥飞机安全起降3000多架次,打通空中救援通道,成为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关注——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线。

唐山大地震是一场劫难,对唐山人民来说是一个无法抹掉的记忆。然而让人们最难忘的,流传至今的,还是当时空军飞机场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突出作用和用肉眼指挥飞机空运救灾的传奇故事。

7月28日傍晚,一天的忙碌快要结束了,可下一步的工作怎么安排呢?

为了做到事先心中有数,李升堂忙里偷闲,跑到在白天建立起来的抗震救灾前线总指挥部里,探听消息。

指挥部就设在机场内,航行调度大楼东面的小树林子旁边。从远处望去,高高的天线已经竖起来。帐篷外面,柴油发电机“嘟、嘟"不停地转动。李升堂走进帐篷里一看,满屋子里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忙活着。只听“嘀嘀、嗒嗒”的电报声和“泰山、泰山”、“黄河、黄河”的电台喊话声响成了一片。真好像电影《上甘岭》中作战前线总指挥部工作的情景。

从无线电里和领导对话中可以了解到,很多部队还在行军路上。各部队向“前指”报告行军的情况,所遇到的问题:有的报告说需要架桥,有的报告说前进的路受阻,无法行进……

“前指”的领导不断向下面传达各项指示,气氛十分紧张。受命的10万大军正在向灾区挺进。指挥部一面指挥部队,一面又把灾区所需要救灾物资,先头部队在市区所需物品、品种、数量,报告给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就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台湾厅内。由当时的几位副总理、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军“二总部"的负责人参加。指挥部一面向唐山“前指”下达各项指示;一面急电全国调集救灾物资。

全国性的支援唐山抗震救灾工作展开了。在铁路中断的情况下,唯一的运输通道就是飞机空运了。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空军和民航调集了各地飞机前来运输。仅当天就有北京、石家庄、山西、东北、沧州等地来运来食品、药品、设备等救灾物资和“前指”人员、医疗队。抢救队的飞机在机场上起降,李升堂预计未来的空运任务会更加繁重。当然飞机起降的指挥工作,将必然责无旁贷地落在李升堂和他的剩余几位战友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