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对公共卫生事件2

2018-06-12 23:30-23:59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科学、系统、规范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管理,是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今天和大家说第2集——北京抗击SARS事件。

2003年发生的SARS事件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短短的数月内,SARS先后在我国20多个省市蔓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社会安定带来一定的影响。

今天继续和大家回顾。2003年4月13日,北京市成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常设指挥部,24小时运转,负责疫情监控,协调相关工作。各区县和市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也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地区、本系统的防治工作,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工作系统和网络。

就在同一天,北京市卫生局启动一级疫情控制措施。2003年4月15日,北京市建立起对困难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社会救助机制,以保证全市“非典”患者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救治。2003年4月17日,北京成立“非典”联合工作小组。

2003年4月19日,北京市确立对“非典”症状的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这一天,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召集北京各大医院院长参加防治“非典”工作会议。要求各大医院不得拒收病人,并要对“非典”患者施行首诊负责制。卫生部所属在京医院归北京工作组统一指挥,拒收“非典”病人的医院要追究医院负责人的责任。

由于对“非典”防治不力,2003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免去张文康的卫生部党组书记职务;免去孟学农的北京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高强任卫生部党组书记;王岐山任北京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4月22日,王岐山任北京市代市长。

从2003年4月20日起,北京进入了防治“非典”的转折阶段,这一阶段,中央果断对卫生部和北京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职务调整,同时真正查清了北京地区所有医院收治的病例,并建立了及时、透明与真实的疫情发布制度。从这一天开始,北京实行疫情每日一报。

从2003年4月21日到4月底,北京市每天增加90至100个病例,最高一天曾达到150多人。从5月初开始,疫情呈现出小的回落,处于高发平台期。

SARS疫情终于公开,这使得揣度已久的北京市民高度恐慌。大家以讹传讹,众说纷纭,个别媒体也捕风捉影的无章可循的报道,甚至有疯传北京疫情严重,即将封城,一时间满城风雨,小道消息甚嚣尘上。陡然增加的疫情和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开始不安的城市一夜之间失去了平衡,民工和大学生纷纷离京,两个月前广东的抢购一幕再次出现在北京街头。

2003年4月23日到24日,北京出现了“集中采购”的现象,部分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北京市政府紧急出台相应措施,但是并没有抵消民众的恐慌。北京市政府于4月22日公开出面驳斥“封城”的谣言。

在消除市民恐慌的同时,为稳定物价,北京调进大批生活必需品。北京市商委决定从2003年4月22日起,每天向市场投放二三十万副防护口罩以及110多万块药皂。另外从上海等地紧急调配利克消毒液、雅特2000消毒液、滴露消毒水、金鱼洗手液、84消毒液、洛娃消毒液等。到了4月25日,部分商品价格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