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4

2018-09-02 23:30-23:59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60多年来,经过一代代传染病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和建设,三○二医院已成为目前国内整体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收治病人最多的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除了防治传染病之外,还担负着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机动救援、防生反恐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任务,是全军传染病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培训和信息中心,是我军卫勤战线上一支独一无二的特种部队。

60多年来,一代代传染病医务工作者在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创造着中国传染病防治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北京市第一例“小川型”“稻叶型”霍乱患者在这里收治;

华北地区首批输入性“非典”患者在这里收治; 中国大陆居民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在这里收治; 全国第一个病毒研究所、全军第一个临床乙脑实验室在这里建立; 全军唯一的传染病研究所、中医药研究所在这里建立……值得特别记录的是,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暴发。3月5日,华北地区首批输入性“非典”患者入住三○二医院,在病原不明、无收治经验、缺少药品和防护设施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挺身而出,率先打响了首都抗击“非典”的第一枪,与“非典”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

当时,有位74岁身患癌症的古稀老人,闯进院领导办公室,恳切地说:“让我去吧!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和传染病打了一辈子交道,我有经验。”这位老人就是著名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姜素椿教授不幸被病毒感染。生命垂危之际,他请求在自己身上注射“非典”康复患者的血清,他说:“就用我这把老骨头做试验吧!”为救治更多的“非典”患者,他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或许是这种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让奇迹发生,住院23天的姜素椿教授竟奇迹般地康复出院。

短短数日,患者在不断地增多,疫情也越来越严重,党中央决定在北京昌平小汤山镇成立小汤山医院,三○二医院周先志、庄立文、申桂云3名专家临危受命,分别担任小汤山医院的副院长兼专家组组长、院务部部长和消毒供应室护士长,一方面指导医院的改建和防控工作,一方面与其他医务人员投入战斗,救治患者。

作为北京地区抗击“非典”的主力军,三○二医院医务人员经过106个日夜的生死搏斗,收治了包括北京市首批输入性病例在内的155名“非典”患者,其中危重病人 95 例,治愈率达92.9%,最终取得抗击“非典”疫情的阶段性胜利。

居安思危,忘战必危。“非典”过后,为构建国家、军队传染病综 合防治体系,三○二医院抽组成立了全军唯一的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定期开展以重大传染病暴发、防生化武器和反恐怖袭击等为背景的实战演练,进一步增强传染病防治能力。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情就是命令,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三○二医院派出7支医疗防治队 千里驰援,奔赴灾区。当时已是83岁的陈菊梅教授主动请战,她说:“虽然我已经 83 岁,但我也是一名战士!不到一线我就不放心,不到现场看看我就没有发言权!”凭着这样的执着和坚韧,陈菊梅教授顶着高温酷暑,冒着余震频发的危险,走遍了北川、什邡、绵竹等重灾区,提出了3项预防大疫的重要建议,得到中央、军委和总部首长的高度重视。在异常恶劣的环境下,7支医疗防治队保证了13万救灾部队中8万官兵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