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10

2018-09-08 23:30-23:59 责编:张泽昕

00:00 00:00

 

这可能是宗教原因,也可能是民俗习惯的因素,我们的队员除了适应,别无他法。医护人员只好在大树底下进行常规的医疗工作,测量体温,问病史,发药,以此保证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治疗,尽管他们不配合治疗。

防控组护士长王新华说:“在这里,很多患者对埃博拉病毒几乎一无所知,医护人员一旦离开,他们就会走出病房,有的甚至相互串门,防控工作有着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单间隔离仅仅是防控交叉感染的一个方面,想要真正实现留观患者‘零交叉感染’,必须做深做细患者的教育管理工作。”为此,医疗队马上在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中心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把埃博拉疫情的防控知识制作成卡通宣传画和温馨提示,张贴在病房的醒目位置,使患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扎堆儿造成传染扩散;每间病房都配备洗手液和消毒剂;保洁人员及时回收处理医疗废弃物,每天对病房和卫生间进行消毒;污染的医疗垃圾和阳性患者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也及时焚烧和掩埋。

治疗,防护,教育,缺一不可。

在塞拉利昂,队员们的劳动强度是超乎想象的。队长李进说,有时候,医护人员每天进入病区多达5次,有时单次工作时间要长达2个半小时。为确保医护人员的绝对安全,医疗队要求医护人员把每一次进出病房都当作是“第一次”,必须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和防护规定,严格执行穿脱防护用品的36道流程;每次进出病房,至少两人同行,以便互相检查和监督;每一件防护用品穿脱动作、每一个防护注意事项,都要做到一丝不差。

下面是队员们工作日志中记录的一些片段,从中能体会到他们在抗击埃博拉中的艰辛。

2014年10月2日

7:30,李进队长、孙捷教导员送第二组牟劲松、李因茵、张悦等3 名队员到医院与第一组交接班,接第一组人员返回宾馆休息。

17:00,接诊第三批转运患者4名(1 名男性、3名女性),其中48岁男性和50岁女性患者病情较重,其余2名患者病情较轻,根据病情给予了相应的药物治疗。至此,接收埃博拉留观患者已达11名。昨天接诊的7名患者尚未进行血样检测,继续留观。

全天,医师组和医疗保障组继续对塞方增派的第二批22名护士进行防护用品穿脱流程、上班行走路线、手卫生、工作流程等内容的培训。

2014年10月3日

7:30,李进队长、孙捷教导员送第三组王冶、陈素红、吴尧等3名队员到医院与第二组交接班,接第二组人员回驻地休息。王冶查完房时,用时已经超过1个小时。

11:30,救护车又带来了2名患者(1名男性、1名女性),其中65岁的女性患者病情较重。是接诊还是等待下一班?时间就是生命,来不及犹豫,也不容商量,王冶仔细地询问了病人的症状,认真地下完医嘱。此刻,对讲机里再次传来了同伴催促的声音,他已经工作超过一个半小时了!王冶完成任务后,走到缓冲间,这时候,他已经出现了气闷的症状,一步一步脱下防护服,摘口罩时,口罩里面积存的水哗地一下流出来,此刻的王冶,已经因为缺氧而脸色发青了。

2014年10月4日

7:30,李进队长、孙捷教导员送第四组闫涛、吴丹、刘丽英等3名队员到医院与第三组交接班,接第三组人员回宾馆休息。

昨天送检的7份血液标本结果已检出2人呈阳性,确诊后将2人安排住进同一间病房;5人阴性,被排除。

15:00,接诊4名自行前来的留观患者(2男 2女),最大的51岁,最小的38岁,其中1名男性患者病情较重。至此,共接诊埃博拉患者21名。下午,除1名男性患者不配合外,其他12名患者全部采集血液标本送检。

18:00,塞方卫生部标本采集队来院采集其口腔标本,结果待确认。

收治的病人中,有一个孩子名叫卡比亚,他是跟妈妈一起来的,是10月1日开诊那天收治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当医护人员把母子俩从救护车上扶下来的时候,他们已虚弱得无法站立。8岁的卡比亚很瘦小,生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而这双大眼睛里满是恐惧和无助,这让队员们痛惜不已。

更让人伤心的是,就诊后的第四天,当队员们走进病房去查房时, 惊讶地发现卡比亚的妈妈瘫倒在地上,而卡比亚则蜷缩在离妈妈2米远的地上,那双让人难忘的大眼睛中,还保持着痛苦、悲哀的眼神和尚未流出的泪水,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自己的妈妈,就像是一尊静止的雕像,那么让人心痛。这时,队员吴丹意识到,可爱的卡比亚已经离开了人世。在死亡之前,他曾经努力地挣扎过,想爬回到妈妈身边,寻求母爱的安慰,直到生命消逝的那一刻。而作为母亲,卡比亚的妈妈不但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甚至连哭泣的力气都没有,她也危在旦夕、命悬一线,又怎么顾及自己的孩子呢......

虽然大家竭尽所能地对卡比亚的妈妈实施治疗,但仅仅相隔一天, 卡比亚的妈妈也被埃博拉病魔无情地带走了。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大国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第10集,打响抗击埃博拉疫情“第一枪”。今天先说到这,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咱们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