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25

2018-09-23 23:30-23:59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从丝绸之路到万隆会议,从中国重返联合国到中非合作论坛,中非之间,一直保持着特殊的友谊,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在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中,我国军地医务人员组成的援非医疗队,奔赴抗疫前线,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体现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中非友好情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今天,我们继续回顾那场救援中的点点滴滴,回顾那些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中和埃博拉病毒抗争的勇士们,今天播出第25集——你们是天使!

第二批援塞医疗队医师组组长金波,在事后回顾讲述了那段特殊岁月。

2003年,我们抗击“非典”算是一次遭遇战。当“非典”来临的时候,我就在三〇二医院门诊部,参与组建了发热门诊、制定流程等工作。当时我有些紧张,还不清楚“非典”是什么东西,所谓的遭遇战,就是你不明病理原因就撞上了。执行任务的第一批医疗队倒下了一些医生和护士,我是跟第二批医疗队上去的,第二批是重新组建的新队伍,人都是我们三〇二医院的。而这次我们去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是一场阻击战,是有所准备的,毕竟这个病已经持续了这么多年。

传染病治防工作,是三〇二医院建院60多年来一直努力做的,从专业角度来讲,我们对这次抗埃还是挺有信心的,起码能做到不管到哪里都能把防护做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去执行任务。当然我们会考虑到出现意外的情况,但到了塞拉利昂后,没想到那里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与国内相差很悬殊。

很多事情在我们国内都很好办,比如说个人防护,因为我们经历过“非典”,经历过隔离,知道在传染病盛行的时候至少要戴个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但在塞拉利昂,人们似乎一点儿防范意识也没有,大街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当你走上街头的时候,总会提心吊胆的,说不准就会碰上埃博拉患者,感染埃博拉病毒。

我是第二批援塞医疗队先遣组队员,先遣组由何巍政委带队,一共8个人。因为我是医师组组长,需要先过去交接班,尽早了解情况,才能把后续工作布置好,包括物资、人员、行车路线等。我们先遣组是分两拨过去的,第一拨4名队员2014年11月7日出发,先到布鲁塞尔停一天,在那里休息20个小时,而第二拨4名队员没有休息时间,只在布鲁塞尔机场等了5个小时。10日凌晨,我们8个人到达塞拉利昂弗里敦机场,然后从机场坐车往驻地赶,那里的路况实在太糟糕了,经过3个小时的颠簸,到达宾图玛尼宾馆已经凌晨3点多了。 小睡了一会儿,早晨6点多起床,我们就赶往离驻地28公里的中塞友好医院了。当时是首批援塞医疗队李进队长带着我们去察看中塞友好医院的情况,大致了解了一下工作流程,心里多少有了点儿数,后续开展工作没有多大问题,只是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改进。首批援塞医疗队从改建中塞友好医院到开诊只用了15 天时间,之后又用了40多天的时间,把完整的制度和流程建立起来,花了很大的心血,而我们的任务是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