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31

2018-09-26 23:30-23:59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2015年1月13日22点30分,由三〇二医院抽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 22 名先遣队员,乘车奔赴首都国际机场;与此同时,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组成的中国第三批移动检测队先遣队员,也赶赴机场,两支队伍于14日凌晨0点30分在首都国际机场会合。当天,由成都军区总医院抽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助利比里亚医疗队先遣队员,从成都启程飞赴北京,14日凌晨1点30分,三支抗埃队伍在首都国际机场会合。

14日凌晨4时,三支承担不同任务的抗埃队伍乘坐 MU7701次专机,踏上了飞往非洲的征程。11时,飞机抵达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休整两小时后,飞机再航行7小时,到达利比里亚的蒙罗维亚机场,第二批援利医疗队先遣队员走下飞机,接替首批援利医疗队执行抗埃任务。15时,首批援利医疗队先行归国队员走上了MU7701次专机,从后舱门进入指定的隔离区域。当时,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先遣队员与首批援利医疗队归国队员同处一机。

不过,虽然三支抗埃队伍同在一架飞机上,但相互之间只可招手说话,不可接触。虽然如此,机舱里不时有掌声响起,这是新队员在向老队员们表示敬意。50分钟后,专机飞抵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机场。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先遣队22人走下飞机,接替第二批援塞医疗队继续执行任务。

这时机舱里有第二批援塞医疗队先行归国队员、首批援利医疗队先行归国队员,他们将乘坐MU7701次专机返回国内,并进行21天的医学隔离观察。就这样,中国抗埃队伍在一昼夜之内,在数个国家境内,实现了预定的交接。

就在MU7701次专机再次穿云破雾、返回祖国的时候,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先遣队22名队员,已经乘坐小艇,穿行在茫茫的黑夜里,驰骋在大西洋的波涛中。此时此刻,队员们普遍有一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迈和悲壮。走了30分钟水路后,队员们抵达驻地宾图玛尼宾馆。此时已是当地时间14日晚23时,北京时间1月15日凌晨7点了。

尽管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先遣队22名队员日夜兼程十分疲劳,时差还没倒过来,但他们每个人都盼望着和第二批援塞医疗队留守队员相见,虽然分别只有两个月,但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两个月,这是充满了惦念和担心的两个月,是充满了生死考验的两个月。在驻地,等测完体温后,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先遣队员和第二批援塞医疗队留守队员激动不已,他们欢呼着,喜悦着。

第三批援塞医疗队护理组先遣队员要承担后续到达的12名队员的帮教任务,在护理组组长孟玉华的带领下,护理队员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第二批援塞医疗队队员们也尽力把自己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传授给新队员,从病房的布局到库房物资的定位填充,从工作流程到严格防护的细节要求,从我方人员的培训到与塞方工作人员的交流,他们把全部经验和心得都传给新来的队员。

第二批援塞医疗队队员刘冰对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员刘利敏交代说:“在这里,工作分班次,每个班次又有主、副之分,主班需要进入病房,完成病房内的工作,副班则负责在外配合主班的工作——填充耗材,打扫卫生,晾晒套靴……”

说起晾晒套靴,对刘利敏来说,简直是噩梦。在队员所穿戴的11件防护用品中,只有套靴是重复使用的,所以每次脱下后都要彻底地消毒浸泡。套靴的消毒,消毒水的浓度达最高级别,刺激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刘利敏第一次进晾晒间,专门带上了防护口罩和眼罩,虽然先前听说过消毒水的威力,可在消毒间里,当她刚刚弯下腰准备清洗时,一股强烈的刺鼻气味瞬间灌进鼻腔,伴随着强烈的咳嗽,她的鼻涕、眼泪一股脑儿地往下流。带教的 刘冰见刘利敏反应如此剧烈,赶紧让她休息。在休息室里,刘利敏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