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悲情舟曲15

2018-12-03 23:30-23:59 责编:张泽昕

00:00 00:00

 

覆盖家园的泥浆碎石头高如小山,亲戚朋友们帮忙,张家开始挖孩子,泥质太软,泥层太厚,刚挖出盆口大的空间,旁边的烂泥又落了进去,得不停地挖,累了就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坐在泥浆里的木板和露出泥浆的沙发一角抽支烟又挖,亲戚家女人送来方便面和开水,可是那样的情景谁还能咽得下?

晚上,有条件的人家用柴油机发电照明继续挖掘。张红红家没有发电机,只好收工。随后的两天,各路亲戚纷纷赶来帮忙,虽然五六个男劳力连续奋战,进展却不大。好不容易挖到老二房子二楼一角的房梁,露出里面的家具、电线、被褥,还有孩子的课本,但布局已乱,始终找不到孩子睡觉的小床。没有重型机械,一根压在泥浆里的房梁丝毫抽不动,几个身强力壮的亲戚一筹莫展。

11日上午,张家租来挖掘机,部分救援的武警官兵也加入到挖掘队伍帮他们挖。已过了3天,他们只求找到孩子的遗体,对生还已不抱希望,可是孩子的奶奶和妈妈们怎么都不相信这个事实,双手刨出了血,一度哭得昏死过去。眼看一天又要过去了,还是没有发现一个孩子的遗骨,就在解放军官兵准备收工下撤的时候,一位战士发现了一个孩子的脊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二哥的小儿子6岁小男孩张国涛终于被挖了出来。小国涛和姐姐在一个屋,本以为他的姐姐也在这里,12日,又挖了一天,但始终没有找到。一直心不甘的是两个孩子在一个屋,国涛挖出来了,姐姐就有了,她睡的那个炕上面压着一个大石头。

挖掘机把孩子挖出来的时候,小国涛只剩下脊背和一条腿,这样的惨状担心父母难以承受,武警战士没有让孩子的爸爸妈妈靠近。孩子的舅舅用床单紧紧裹住遗骨,洒上白酒,志愿者喷上消毒水。张红红和孩子的舅舅把孩子抬进了临时为他打造的棺材里。

单薄的棺材只是木板简单加工钉在一起,没有刷油漆,也没有雕刻花纹,尽管这样,在场挖掘的大人们认为,小国涛比其他7个兄弟姐妹要幸运一些。爷爷张全生说棺材按照娃娃的大小就那样了,空间太大的话,显得空荡荡的娃娃害怕,太小把娃娃蜷在里面憋气。

月圆村往隍庙山上去的村口有棵松树,原来那下面都是坟,村里过世的人大多数都葬那里,墓地野猫狐狸常出没。正常情况下,亲人忌讳猫狗进入灵堂,要守夜。孩子放树下,晚上怕野猫狐狸来打扰他的安宁,小小棺材上压了大大的石头,他的爸爸和舅舅为他守夜。

按照当地风俗,14岁以下全算小孩,夭折后一般火葬不实行框材埋葬,通常只把棺材放在地面用石头围起来。但现在是特殊时期,既来不及给孩子选择吉日,也管不着那么多规程,70多岁的爷爷张全生说人都没了想那么多老规矩还有什么意义啊?

第二天早上6点,10来个人的送葬队伍就早早地往山上的墓地出发,刚开始孩子的爷爷执意跟随,但送到半路上确实走不动了,就哭着回来了,奶奶和妈妈们由亲戚照看没到现场。

弟兄三个,老大老二都是两女一男三个孩子,张红红一儿一女,8个孩子,全不见了。最难过的是一对老人,8个孙子,都是他们拉扯看着长大,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兄弟三个出去做事情挣钱,孩子就丢给老人照管,手心手背都是肉,孩子小时候背一个抱一个。大难临头连一张照片都没找到。

琪琪是老大张庚成的二姑娘,15岁,独立初中刚毕业,成绩好,出事前那段时间打算去兰州成功学校读高中,手续都办好了。大姑娘18岁,在青峰超市打工,高挑秀气,很有小家碧玉的丽人气质。奶奶说几个孙女,早晚蹦蹦跳跳地围在她身边,“婆”长“婆”短地喊着,有好吃的争着往嘴里塞,撒娇时排着队往怀里钻。

如今,几个这样可爱的孩子都消失了。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第15集,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