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古代人如何应对寒潮

2016-01-22 11:00-12:00 责编:母晨静

00:00 00:00

 

主持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从喝完腊八粥那天开始,北京就进入了速冻模式,气温是迈入了零下十几度,进入了一年当中最冰冷的时候,曾经雾霾严重的时候,都坚持在户外跳吸雾广场舞的人们也是实在承受不住,纷纷得转回到室内了,比如说最近就看到新闻,朝阳区的一个广场舞队的大爷大妈们,现在已经转占地下车库了,其实你想想在地下车库那么比较黑暗的环境,如果半夜回家,停车的时候,发现有几个人在里边挥舞着彩绸,那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可以说现在北方基本室内都在通着暖气,或者说有其他的取暖措施,但是在过去没有空调、暖气和羽绒服,生活在紫禁城里的帝王和妃子们是怎么过冬的呢?根据气象数据的显示,在明清的时候,一年当中北京大约会有150多天是寒冷级别的天气,最低的气温可以达到零下二、三十度,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分为不同的院落,那每个院落都有围墙,一道道的围墙把紫禁城是层层包围,抵挡寒风,和故宫类似,古时候大部分宫殿都是坐北朝南的,这样一种设计不仅是符合中国的这个风水学,而且从自然条件来讲,他其实是有利于依靠自然的日照来取暖的,很多的宫殿都建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保暖效果。在建筑设计上除了砌墙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取暖设施,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芈月传》,在《芈月传》当中,秦后、芈姝,她就住这椒房殿,在芈姝成为秦国王后之后呢,这魏琰是故意用先王后使用的破旧茶碗给芈姝敬茶,来打压芈氏姐妹的气势,那芈月就当场把这些旧茶器给摔碎了,那卫夫人随即就职责说,冒犯古人大为不敬,最后这芈姝是气场全开,命令把椒房殿当中先王后所有旧物全部撤出,这里提到的椒房殿不仅秦王宫当中有,在楚王宫里也有,那为什么要把它封名为椒房殿呢,很多朋友没有看过这个电视剧的字母,还以为是金屋藏娇的娇,其实它是辣椒、花椒的椒,什么意思,是因为宫殿的墙壁,都是用花椒树的花朵制成的粉末粉刷而成的,在(汉宫一)就有这样的记载,说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所以从段古籍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把花椒视作是一种特殊的防寒保暖的材料了,倒碎和泥,制成墙壁的保温层,汉高祖刘邦的皇后,还有汉武帝金屋藏娇的陈皇后等等这些帝后都曾经在椒房殿生活过。

主持人:你说古人冬天过冬的时候点炉子吗?当然也点。接下来说的这东西叫熏炉,它是一个非常大型的取暖设施,分为盆和炉这两个部分,大的熏炉重可以达到数百斤,这一、两个人还实在是消受不起,通常会高1米多,或者是3足,或者是4足,有的是青铜质地的,有的是掐丝珐琅的,十分得华贵。除了取暖,古人还那它烘烤衣物,有点像现在的电暖气,唐代的诗人孟浩然就在寒夜里写到了,说夜久灯花落,薰笼香气微,而清朝的孔圣人也在桃花扇(音)里说,面向沾化风流真,(音)竞销真意讯龙困,那知打散鸳鸯,惊叹分(音),不过这个獯陇也已经绝迹了,所以说现在你想看它具体长什么,咱们可能也只能通过脑补了,还有一种比较小的火炉,放在脚下暖脚的时候叫脚炉,暖手的就叫做手炉,我就想如果说在现代工业的时候,脚炉和手炉就是同一质地的东西也说不定,标准的手炉有炉身、炉底和鲁昭(音)陆兵(音)这四部分组成,那炉身分为两层,有外壳和内胆,这内胆多为铜制,在里面放上然谈(音)来产生热气,而外壳包裹内胆,既能保存内胆的热量,又能通过内外两层之间的控制传导,把热量由内胆口沿上的漏空鲁昭(音)散发出来,而这炉火也不会一盖即灭,又不会太旺,摸着烫手,还能够透过盖子的空隙,侍弄炭火,散热原理可以说是相当的高明,要给咱们古人点个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