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记者倪娜:地震中的广播人

2016-07-23 13:55 来源:云南网

并肩作战的同事

曾经觉得责任一词,有些高高在上。在灾难发生时,这个广播人的集体,有着前所未有的凝聚和温暖,责任就变成在你身边的那些同事们尽责尽责的去做的每一件平凡的事情。

在地震发生后的大半个月的时间里,已经记不得台长进出震中多少次了,平日里我们有些怕他,觉得他长着一张异常严肃的脸,在灾区报道的日子里,他常常在我们身边,他说他是个老兵,军人的意志流淌在他的血液之中,所以他严格、认真、一丝不苟。我有时候觉得他更像个新闻战线上的“老兵”,采访、连线、报道,他会举些特别形象的例子来启发我们几个年轻人的思路,有时候在结束了一天疲惫的工作之后,他会在工作群里说着风趣的话,在这段全台并肩作战的日子里,好像每个人之间的距离都拉的更近了,我想到了一个字——家。

到达震中的第一天,我见到了灰头土脸的王总监,我总觉得他要是原地跳一下,抖下的灰没准儿都能堆起来,在地震发生当晚的连线里,我听到他气喘吁吁的声音,心里不免有些担心。头几天我们在灾区的住宿只有一张硬床板,他乐呵呵的递给我一支口香糖,这两天买不到牙刷我们全靠它了,我怕他的身体和年纪和我们一起战斗有些吃不消,他却不以为然,赶稿到半夜睡的比谁都晚,他的身上一直带着速效救心丸,和我们聊天时,他按了一下自己浮肿的脚,有一个半天起不来的窝。

如果说我们在龙头山的几个一线记者还能轮轮班,聊聊天,我不知道孤身一人在巧家灾区坚守了快20天的记者游考是怎么度过这些日子的,不过他应该不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他根本没时间,连线、采访、写稿,在最危险的堰塞湖区域发回最新的动态消息,在一次直播连线中,我听到旁边有人大喊:“记者危险,戴上安全帽”,着实为他捏一把冷汗。

如果不是我用手机拍给他看,记者叶康根本不知道他的后背已经晒到严重脱皮,如果我仅仅算晒黑的话,他的程度已经是晒伤了,这个从震后第一时间就到达重灾区的90后,笑着说这是成长的印记。

一线的记者远远不止我们,除了龙头山他们在鲁甸县城,在昭阳市区,在各个部门了解情况,在前方在后方,团结一致,四处奔波。

还有在后方的编辑们,整理材料,汇总信息,编辑新闻,梳理内容,他们和留台值班的台领导一起,保证了长达两周的直播顺利播出,无一漏洞。

交通频率的年轻人们发挥着最有活力的力量,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在每隔半小时的路况播报中,18岁的肖梦媛沉着冷静,没有出现过一丁点儿语误,一位在龙头山的司机告诉我,你们的路况太及时准确了,帮了我们的大忙。

办公室的后勤为这次抗震救灾播出提供了最好的保障,无论缺点什么他们总是第一时间送到,老司机李师辗转重灾区无数趟,他平稳娴熟的车技让每个人安心。

团结、温暖,广播人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凝聚成一股牢牢的绳,把每个人都拴在一起,同心协力,密不可分。

伤痛会日渐平复,在这块遭受劫难的土地上,重建家园的步伐带来了新的希望,而广播人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注和报道仍在继续,心系灾区,踏着坚实的步伐,广播在前行。

责编:曹梦雨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