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了解急救知识

2017-09-09 11:00-12:00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主持人:其实我有一个问题,之前做节目或者请教医生的时候,判断患者有没有意识的时候都是拍肩膀,这个部位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拍别的地方会起不同的作用吗?

刘医生:拍肩膀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一种呼叫方式,我们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拍肩膀有疼痛感,我们一般把人的意识分四个等级,咱们现在对话我不需要针对你很清楚的给我表达,今天这儿不舒服那不舒服,我们叫A级的意识很清楚。有的时候意识不清楚,不能说话。但是我叫一下你醒一下你怎么了,把眼挣开,这个反馈证明是对声音有反应。我们拍肩的是第三个,没有反应的时候拍肩膀觉得疼有反应,或者有时候不拍肩,我们掐指甲盖根部的地方挺疼的,还有掐人中,甚至有的掐眼眶,人中和眼眶都是刺激疼痛的,但是现场没有医疗条件的情况下这两个位置尽量不选,甚至还有开玩笑有的人最疼的地方是耳朵,但是我们做讲课和培训的时候,说如果这个人是30、40、50岁的男性,捏耳朵恐怕没有感觉,因为在家被捏多了。

主持人:这个还有讲究。之前我们节目真的做过这个话题,在急救当中的一些误区,您刚才提到的一些问题,很多影视作品里面,他把这个动作特别神化了,很多人晕过去遇到伤害,掐人中马上反应过来了,这个部位或者学位有这么大的功效吗?

刘医生:人中在中医来说推崇的比较多,对于我们西医来说,有急救理论来说,人中只是刺激他的一个点,疼痛的感觉,至于有什么救治的方式,恐怕没有大的功效。您谈到一个问题挺有道理的,急救误区。现在急救误区往往是根深蒂固与每个老百姓的头条里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社区里面的老爷爷、老奶奶在公园社区里面转,突然有老头倒了,大多时间的老年人反应我身上有心脏病的药给他吃,这个就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反应,他到底是不是一个心脏病突发的也不知道,另外一种情况我们比如说脚崴了,第一件事是制动,别动了。这两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真的挺难,很多人歪了以后觉得自己是不是骨折了,试一下,这个试一下就动了,反正是误区。甚至包括我们在一次,就是我上学的时候一个小孩,我们那个学校的门,两边开的敞扇门。前面小孩子跑一推门过去了,后面的孩子一看门关上了两个手一推,整个手跑玻璃里面了,被打碎了,本能就是这样。这个手进玻璃以后,他的反应是什么,一定是抽出来,这些本能你抽出来以后出血更多。但是不可能那么冷静的人,放下去不管了,所以人的本能和急救的误区往往是不正确的急救方式,但是这个是我们本性的问题。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别人晕倒马上喂药的问题,我想到很多媒体关注猝死的新闻,我不知道大数据是怎么样,到底现在媒体关注的过多,还是说随着大家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猝死的人的确比原来多了,您在一线直观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刘医生:我们日常出诊的猝死的这种,反正我救护车为主的话不是很多,还是这句话,预防医学发展了,大家对于自我保障意识加强了,所以真正的心脑血管疾病,心脏骤停发生猝死的情况逐渐的减少了,但是不是没有,有就是100%的中奖。对于社会报道了很多现场的猝死,确实是很致命的事儿,周围的人不是都从事医疗的,有从事医疗的,要看他是做什么的。有时候我们做培训,和我们的学员说如果你突然发生猝死要会倒,如果倒在一个医疗人员边上很幸运,如果倒在一个急救人员边上你就中大奖了,如果倒在一个没有医学知识和急救知识的人旁边,你心跳复跳几率大大减少。我们只是需要做一些急救的普及,尤其对于现场心脏骤停的病人和猝死的病人,我们帮助他们挽救他们。我们知道心肺复苏术,就这五个字,老百姓到底有多少会掌握的呢?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了解,全球心扉复苏普及率最高的是哪个国家您知道吗?

主持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