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英雄榜——铁路摄影师王富春

2018-07-15 11:00-12:00 责编:杜宇浩

00:00 00:00

王:1993年在南宁的火车上,一个民工的孩子,五六岁小女孩光着膀子,全是汗泥,黑色的,挤着门头就睡着了,一低头我一看心里难受,我站那五六分钟我按一下快门,就不忍心按这快门,后来有一种自责,我不能给她帮助还不能给她让座,就是心里很难受的感觉。在那释放的一瞬间刺痛的我心。

记者:那是中国人火车出行最窘迫的年代,也是王福春拍摄火车上的中国人最好的年代,他自称是火车上的职业小偷,偷的不是乘客的财物,而是弥漫车厢里的情绪和故事。

王:在车里头来回走,我就不停地走,一趟两趟这么来回走,两眼到处乱看,我形容自己是个职业小偷,我偷的不是旅客的财物,是旅客的影像。另外很多时候你怎么跟旅客交流啊?不能交流,一交流什么都没了,你要是两个年轻人搂着抱着挺好挺亲热的,完了你拍片你说同志我给你拍个片,接着就散了,谈不了,所以我不想聊。

记者:铁路串联起家乡的温暖与未来的希望,车厢内集聚乘客们的兴奋,喜悦和辛劳,王福春说几十年他看着人们在车厢里不同的喜悦哀愁也看着铁路从一点点艰难改变到后来的飞速发展。

王:1986年第一次进车厢,那时候我们在十八次列车上,哈尔滨到北京,正好我赶上了,我拍了一张片,看电视,那时候老百姓家里没几台,很少。

记者:2007年4月18号,中国火车第六次大提速的首日,前五次大提速中中国人认识了高级普铁和快铁,这一次140对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动车组快速列车在首日首次开行,和谐号,这三个字随后家喻户晓。那一天王福春又端起了相机。

王:动车大提速以前呢,从北京到哈尔滨往返,一下子把我也提速了,火车变白车厢了,我就增加了自己的意识感,怎么拍?绿车皮逐渐淘汰,动车高铁发展以后,它俩明显的对接就是一个反差,一个是落后的,一个是先进的。一个是过去的,一个是现在的,完全变了。

记者:体验时代之变的王福春也经历着自身之变,第十七届全国影展金牌,第三届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优秀摄影师,阿尔卡特大奖一等奖,2000年后王福春的作品走出国门,得到国际摄影界的认可。

王:一个荷兰摄影师看我作品,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特别激动,他非要买,那时候我也没有别的意思,我们东北人实在,我说你喜欢我送给你,外国人不干,外国人说我买片子是对摄影师的尊重,一个卧铺的情侣嘛,情侣在那交流嘛,我说你为什么看好这张?当时两个翻译给我翻译,他说这一张是你们中国人的,看眼神那么温馨,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