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救援成功经验22

2018-07-26 23:30-23:59 责编:张凌

00:00 00:00

我们都不希望见到事故发生,但一旦发生事故,救援就是最重要的事,那些灾难后应急救援的成功或失败经验尤其值得回顾和反思。今天和大家说第22集——重庆天原“4·16”爆炸事故、甘南州舟曲县金钱沟煤矿瓦斯事故。

2004年4月15日1时40分,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开启1号氯冷凝器,21时,当班人员巡查时判断氯冷凝器已穿孔约有4m3的CaCl2盐水进入了液氯系统。厂总调度室迅速采取1号氯冷凝器从系统中断开、冷冻紧急停车等措施。并将1号氯冷凝器壳程内CaCl2盐水通过盐水泵进口倒流排入盐水箱。将1号氯冷凝器余氯和1号氯液气分离器内液氯排入排污罐。15日23时30分,该厂采取措施,开启液氯包装尾气泵抽取排污罐内的氯气到次氯酸钠和漂白液装置。2004年4月16日0时48分,正在抽气过程中,排污罐发生爆炸。1时33分,全厂停车。2时15分左右,排完盐水后4个小时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后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二次爆炸,9名现场处置人员因公殉职,3人受伤。

险情发生后,该厂及时将氯冷凝器穿孔、氯气泄漏事故报告了化医集团,并向市安监局和市政府值班室作了报告。为了消除继续爆炸和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重庆市于2004年4月16日上午启动实施了包括排危抢险、疏散群众在内的应急处置预案,2004年4月16日9时成立了以一名副市长为指挥长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现场抢险指挥部,在指挥部领导下,立即成立了由市内外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为指挥部排险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经专家论证,认为排除险情的关键是尽量消耗氯气,消除可能造成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指挥部据此决定,采取自然减压排氯方式,通过开启三氯化铁、漂白液、次氯酸钠3个耗氯生产装置,在较短时间内减少危险源中的氯气总量然后用四氯化碳溶解罐内残存的三氯化氮(NCl3);最后用氮气将溶解NCl3的四氯化碳废液压出,以消除爆炸危险。10时左右,该厂根据指挥部的决定开启耗氯生产装置。

2004年4月16日17时30分,指挥部召开全体成员会议,研究下一步处置方案和当晚群众的疏散问题。17时57分,专家组正向指挥部汇报情况,讨论下一步具体处置方案时,突然听到连续2声爆响,液氯储罐发生猛烈爆炸,会议被迫中断。

据勘察,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形成一个长9m、宽4m、深2m的炸坑。以炸坑为中心,约200m半径的地面和构、建筑物上有散落的大量爆炸碎片,爆炸事故致9名现场处置人员因公殉职,3人受伤。

爆炸事故发生后,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事故处理与善后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国家安监局副局长等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并抽调北京、上海、自贡共8名专家到重庆指导抢险。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2004年4月19日,在将所有液氯储罐与汽化器中的余氯和NCl3采用引爆、碱液浸泡处理后,才彻底消除了危险源。

在此次事故地救援处置过程中,首次使用了坦克、大炮、机枪,在和平年代里,上演了一场真枪真炮的实战。先是用高射机枪打响了排爆战斗。一分钟,两分钟······一轮射击,两轮射击······用高射机枪排爆,离目标太近,不但火力无法发挥最大威力,而且风险极大。如果不能快速排爆,引起气罐再爆炸,现场人员就面临爆炸气流冲击和中毒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