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英雄榜——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

2019-03-03 11:00-12:00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记者:在抓捕现场,警方查获大量白酒,销售单据和作案工具等。中国消费者协会2018年年底发布的电子商务法消费者认知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近一半受访者认为假冒商品屡禁不止是电商领域最突出的问题,此外70.6%的受访者表示在电商平台上购买过假货,而在购买到假货后,只有12.1%的受访消费者表示成功获赔,多数受访者因为鉴定困难或商家不承认有假货而无法进行合理维权,在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次会议中,消费者代表就表示,网售假货不好辨别,一旦买到也难以鉴定确认为假货。通过网络售卖假货的花样也在翻新,阿里巴巴方面介绍,协助江苏警方在福建捣毁了一个售假团伙,该团伙为了网络售假而多次申请开店。

这个团伙的成员先后找了50多个亲戚朋友帮他申请店铺,用于售假,年龄最小的亲属是刚19岁的一个学生,年龄最大的是67岁他的外婆,这些售假店铺均被我们识别并关闭,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

记者:对于网络售假的这些问题,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律师杨晓军指出。

一个平台也好,商家也好,设置门槛,格式条款或者各种各样的退款难,退货难,互相推诿,平台推给商家,商家推给厂家,然后厂家又说平台,发现是假的以后鉴别难,不知道找谁,你说我感觉这个可能有问题,但是拿出授权来了,这授权是真的吗?网络交易平台的提供者,还有权益人和授权人能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向我们消费者,乃至我们消费者组织集中的公示一下。

记者:面对可能仿造的非常相象的假货,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制研究会会长邱宝昌提醒,和线下购物一样,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也要货比三家,另外也建议消费者查看确认商品细节信息,以防买到名字相近,包装相似的山寨产品。

可以通过不同的平台去查看这些商品的价格,产地,包括消费者的评价,以及经营者的一些承诺和宣传,然后货比三家,它毕竟有包装啊,还有一些厂名厂址,它的含量,它的规格都要看清楚,不要被一些表面上的,像包装装璜相同或相近混淆了,一定要看清楚是不是你所要选择的商品或者服务,进行一些细微的比较。

记者:此外在购买前消费者还可以确认想网购的商品是不是在规定期限内可以无理由退换货?而如果消费者购买了假货,如何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呢?对此邱宝昌建议。

我认为消费者要把所有的证据要留痕,就因为是互联网销售的,所有的包括下单选择,他的宣传,包括物流都可以通过网络固化这些证据。

记者:我国电子商务法中明确,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加强合作,依法保护知识产权,邱宝昌指出,要应对可能的网络售假情况,除了消费者自己注意之外,电商平台要积极筛查,商标权利人也要主动维权。

所以消费者可以依据新电商法规定的平台的责任,电商的义务,以及物流和支付辅助经营者应当承担的责任,看在哪个环节可以向相应的经营者去主张权利,让电商平台监管的筛查,也就是他尽到这种管理人的义务或者审查的义务,包括资质的审查义务,还有一个商标权益方要主动维权,如果发现了自身的这种商标权侵害,听之任之,那么不仅仅是放弃或者是延缓自己权益的主张,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主持人:而实际上现在除了在一些网售平台上,在短视频和社交平台上假货也成了一个泛滥的事实,朋友圈的熟人销售,短视频网红卖货,部分售假商家多社交平台流窜,假货还流向了二手平台和海外市场,监管处罚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如说我们打开一个短视频平台,在酷炫的背景音乐下网络红人们展示着衣服,鞋包,化妆品等短视频,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而记者在调查当中也发现,这个平台目前推出了购物车按钮,只要用户点击了这个按钮就可以跳转到商品页面,三无产品价格虚高,许多网红直通购物车里的商品却受到了网友的垢病,此外还有很多仿冒鞋包,化妆品等短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大量传播,比如说东莞德运鞋业鞋铺等用户发布了上千个短视频,来展示名牌鞋,而这些鞋的价格远远低于正品售价,部分售假商家在社交平台积累了人气之后,把粉丝引流到自己的社交平台进行交易,引发了大量网友吐槽,他们说这一些短视频平台俨然已经成了假货橱窗了。当下网络售假行为正在从传统的电商平台向社交平台和网络视频平台转移,售假方式也更加隐蔽了,那么常见的导流手段就是在电商平台的店铺页面或者是商品页面利用变异词,比如说WX,微信,唯心,或者微信图标,打出微信号,把消费者引流到自己的社交平台进行交易,奢侈品等造假的巨大利润使得商家不停的变换手法来注册新的,通过图片变异,打码商标等等这样的手段来发布假货商品,甚至抱着秀一把就死的心态达到向社交平台引流的目的,本来是给个人卖家售卖闲置物品的平台,近年来其实也成为了奢侈品,数码产品等售假商家的天堂,在淘宝打假的高压之下,大量被清退的商家涌入了门槛更低,监管更松的二手平台,我们就拿大家常用的苹果电脑充电器为例,百余元就可以在二手平台买到原价600多块的原装正品,从包装到实物都是假冒的山寨产品。

网络售假的隐性转移给监管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那么主要体现在发现难,取证难和处罚难,监管成本高,工商部门的执法人员也坦言,电商平台作为商业主体,运营监管对象十分的明确,但是在监管社交平台的售假行为时,用户举报比较少,作为熟人销售模式,买方和卖方的口供难以固定,调取售假人个人的账户和通讯信息,不仅涉及了个人隐私的保护,还要去辨别哪些是朋友汇款?哪些是交易?执法的成本相当高,其实说到这,网络平台的责任就需要更进一步的明确了,那么社交网络上的图片视频等等内容均是由用户自主发布的,对于可能存在售假的宣传内容用户应该来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平台对疑似售假内容进行了推荐置顶等等,就应该属于明知或应知的范畴,我们应该来追究平台的责任。也希望新一年大家在网络购物的时候都能够擦亮双眼,避免买到假冒伪劣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