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校园暴力频现 谁来为未成年人撑起“保护伞”?

2015-06-30 11:00-12:00 责编:王仁宏

00:00 00:00

 

付春胜:我认为确实,我们在白忙之中拿出时间来要跟孩子去互动,比如说我们是不是放学以后,孩子背着书包回来以后躺在床上,或者是把书包放下写作业的时候,我们跟孩子交流交流,学校发生什么事情了。或者是他不高兴的时候,察言观色,探讨孩子行为背后的一些动机或者是情感。比如上次小毛被打以后,他回来以后基本上就是躺在床上不说话,我们家长第二天、第三天才发现这个情况,这不是不健康的吗?对吧。还是他妈妈发现的。所以说我们记住,尤其在12岁到16岁青春期的孩子,如何从行为观察他背后的一些所谓的动机,所谓的原因,我们要真是花出我们的时间多去交流。刚才我也表述了,我们作为一个学校,是不是更多的给孩子做一些这种游戏的活动,通过游戏来觉察到孩子的行为,通过行为觉察他背后的一些症状。我们需要做一些功课,比如建立心理辅导室,比如建立心理减压室,这对他们都是一种帮扶。

主持人:付院长刚才提了很多具体的一些方法和方式。我们来看看微信上,有朋友们给我们总结了一些观察孩子的一些方法,也提到了怎么着能够让孩子看出来有哪些迹象遭受这个暴力,或者是遭受伤害了。第一个是说看身上的伤痕,回家以后,咱们就说孩子正常玩耍跟被人欺负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那肯定不一样的。那自己跑的摔一起来身上那个和被几个人围殴了,那不一样,是吧?第二个的话,看个人物品的丢失,今儿孩子回来了,鞋没了,甚至说是光着膀子回来了,这身上什么。这问呢,这书包哪儿去了,衣服哪儿去了,这家长就得有察觉了。第三个说看什么呢,看这个孩子上厕所,有的孩子是不在学校上厕所,他就回家上,为什么呢,因为在学校上厕所被人打了。

付春胜:对,这个是偏僻地方。

主持人:一想着在那儿心里有阴影,说这儿不能去,我宁可回到家再上,这安全。第三就是说这孩子回到家以后,就刚才付院长提的,自己闷到一个地方,不说话,特别沮丧,干什么也没精神头,这家长您就得小心了。还有一个有自我伤害的倾向,孩子都出现自残的情况了,您还是上班忙着呢,不管孩子,肯定是不对的了。最后一个就是不愿意上学和睡眠问题,按说小孩都贪觉,睡得都足,如果你发现你家里的孩子起得特别早,睡不着觉,晚上经常哇哇乱叫,有恶梦,这肯定有问题了。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学校,想各种招,甚至撒谎,甚至说用其他的一些极端方式逃避上学,作为家长从这些端倪上就得有察觉了,是吧?我们今天说到的是校园暴力的种种情况。其实现在有一个说法在我们节目上半程的时候提到了一点,是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在法律上的话,14岁这一块有一个界定,叫未成年人。这未成年人从这个层面上讲的话,从有一些孩子的心里面就觉得,我没成年呢,你法律上也不能把我怎么样,我们现在从这个讲的话,就是前段时间铺天盖地地网上嚷嚷地这个,偷孩子,卖孩子,死刑,很多的人都非常地激动,义愤填膺,这个必须得给他弄死,发现一个就给他活活枪毙。但实际上我们就讲量刑这个事还是一个挺精确的一个事情,还挺有讲究的。14岁这个孩子,从这个心理构建上,从法律承担上讲,为什么不能按成年人这样去对待他呢?

付春胜:我认为现在就是最早我们可能根据孩子的心理感受度,包括他未成年人,因为界定为18岁,他可能负一些刑事责任,18岁以下不能负刑事责任。后来是16岁以下,现在慢慢地,因为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成熟期偏早一些,到美国可能14岁以下就负一些刑事责任了。这一块我们可能还没有真正地去做到。但是我认为我们不管是降低犯罪年龄,刑事年龄,我们主要除了孩子教育以外,更多得有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因为学校老师以及家长,他本身就不懂这些所谓,就是做完暴力事件以后所承担的刑事责任,他不懂,他没有办法教会孩子。大部分孩子我个人认为,他在施暴前期、施暴当中、施暴以后,他都不知道应该承担什么事情。

主持人:就是不知道这些事有什么后果,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