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年底人口流动大 家长务必看好娃

2017-12-15 11:00-12:00 责编:吴恪瑾

00:00 00:00

近年来对于个人身份信息等隐私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法律界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尚缺乏完善的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的立法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洪表示,就个人信息而言,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等信息毫无疑问属于个人隐私。

的确有这样的现象,这不仅是基层的,甚至我们大学里面也出现这样的情况,譬如说把人家学生的个人信息,一些家庭情况,一些身份证号还有最基础的信息,有时候就直接公开了,老师要给学生的名单和他的个人情况,因为我们上课要点名,后来我们有时候觉得提醒他们,有些我们老师知道你的职业和你的工作单位和你个人的姓名就行了,这是大家能够接受的,但是至于说身份证号,更具体的甚至父母个人情况,这些显然是不行的。

记者:在王丛洪看来,整个社会对于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和规范亟待提升。

我们一直在呼吁怎么去公开政府信息?建立透明社会,同时还要保护个人的隐私权,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可能公开越来越透明的这样一个,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其实我们好多都可能缺乏一个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意识,就是他们意识到侵犯你的隐私权,甚至隐私权的问题,就是首先可能是一个意识问题,其次可能就是一个规范问题。

主持人:常听我们节目的朋友应该知道,掌握了一个人的工作信息,就学信息,特别是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号究竟能做些什么?类似的电话诈骗以及冒充公检法的诈骗难道还少见吗?对于之前发生的山东徐玉玉案,不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骗取了她的信任吗?那么为什么在教育部发文整治之后依然会有学校这么做呢?或许有人会问说,是不是教育部的话学校不听了呢?

其实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根据我昨天的一个检索实验,经过这一轮的清理之后,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官方上涉及到学生个人隐私的信息已经大为减少了,那媒体报道涉及到的具体案例也都得到了及时清理,不得不说在十多天的时间里,各个地方各个学校相关工作人员也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来清理这些信息,成效可以说也是显著的,但是在很多地方和学校的各类公示信息当中,可以说是千头万绪,信息的总量肯定也都是巨大的,清理起来自然都是费时费力,客观的来说吧,不是学校不努力,这任务量的确是太大了,这也是在本轮的集中清理之后,还有那么多学校的的官网依然能够查询到泄漏学生隐私信息的一个现实的原因。

不过我们也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各个学校依然会继续把这些信息发现的就撤下去,但是在我昨天的检索当中发现,任务量大也不能掩盖部分学校对这一清理行动不够重视,对学生的隐私信息被泄漏之后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况,我们以常州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为例,那这个学院是泄漏了1629名学生完整的身份证号码的公示信息,这个信息是在11月17号发布的,也就是距离今天不到一个月之前的时间,那么媒体有关隐私信息泄漏的第一天报道是发布于11月7号,到了11月17号的时候,已经披露了多地政府和高校在公示的时候泄漏了个人隐私信息的案例,那包括多家中央级的媒体,也在那一段时间密集的报道了这个消息,也就是说在有关个人隐私信息公示时,被泄漏的报道铺天盖地的时候,常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还是一次性的完整的公示了1629名学生的身份证号码,说这个学院漠视舆情肯定不为过,这样的做法也显然不能用时间紧清理任务重来解释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制造新的信息泄漏。而更令人担心的是在这一波媒体集中的报道风头之后,各地政府和高校会不会在公示中不自觉的泄漏学生隐私信息现象又会抬头呢?常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上述案例就告诉我们,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

阻击学生隐私信息的泄漏,光靠教育部门的两道清理令还远远不够,更需要各高校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现实紧迫性重视起来,专人负责,负责到底,大限已过,各个高校更应该加快清理仍未得到清理的陈年信息,并且要坚决的杜绝再发布新的泄漏信息等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护学生的安全,让资助真正变成一种帮助,反而不是加害了学生。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对自己的个人隐私保护的到底够不够呢?我们就以平时经常要遇到的身份证复印件为例,来听接下来的这个小故事。

爸,这么快就回来了?

营业员说我名下有几个欠费的手机号码,不能再办新的了,可我没办过啊,后来说可能是我身份证复印件被冒用了。

您没签住让别人钻空子了吧?

签注?

只要用身份证复印件就要用蓝色的笔在上面详细写上用途,这样才不会被冒用,你看,这不我正写着吗?一会我要用身份证复印件办信用卡。

早知道这招就好了,你怎么写在身份证范围里了?旁边有空白地啊。

就要这样,而且还得跟身份证上的字有交叉呢,但可千万别遮住了身份证号码,姓名这些重要信息。

还分了三行啊?

是,每行后面还要画上横线,省得被偷加文字,最后还要写上名字和日期。

这回我可记住了。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您,正确使用身份证复印件,签注用途防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