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乘坐飞机时突遇意外怎么办

2016-06-13 11:00-12:00 责编:王丽阳

00:00 00:00

 

记者:“高温津贴”,是对劳动者因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额外消耗劳动的补偿。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工作,或者工作场所温度降到33℃以下的,用人单位应当发放高温津贴。目前,全国已经有28个省份明确了本地区的发放标准。其中,北京室外露天工作人员的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在33℃以上室内工作的则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上海、江苏、浙江以及福建等地,则在200元左右。另外,各地高温津贴的发放时间,也因气候的差异而各有不同。多数北方地区发放周期是每年的6到9月,而周期最长的海南省,发放时间长达7个月,为4到10月。然而,部分地区的津贴标准却多年未涨。河南仍执行2008年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广东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也已9年未调。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认为,高温津贴的标准应与工资挂钩,国家行政学院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则认为,津贴应随各地高温天气的变化而随时调整。

国家行政学院教研室主任(竹立家):高温补贴应该根据自然条件变化来定,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因为气候变化比较缓慢,补贴的发放标准比如说南方可能3个月,北方可能2个月。

记者:近年来,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曾多次要求用人单位,按时足额发放高温津贴,不得用防暑降温饮料冲抵,然而仍有部分地区和单位未能按规定执行,更有大量的建筑工、环卫工等不知高温津贴为何物,对此,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曾表示。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落实的,好于民营企业的,大中型企业好于小微企业的。加大一些查处的力度,特别是对于重点行业在落实高温津贴的工作时间、工资支付以及对中暑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落实方面的情况。

记者:竹立家认为惩罚制度缺位,用人单位违法成本较低,也是高温津贴落地难的重要障碍。

竹立家:地方政府不光是要制定一些发放标准,同时还要制定一些处罚标准,处罚的过程就是一个处理的过程,一些地方没有制定处罚标准,没有相应的措施来处理它。

主持人:11点59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国家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我是修奇,明天上午11点钟我们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