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埃航客机失踪超过24小时 不排除各种可能性

2016-05-20 11:00-12:00 责编:母晨静

00:00 00:00

主持人:11点49分,进入我们今天的第一民生,儿科排队久挂号难,就医环境非常的吵,几乎每个家长都经历过。那么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二孩的时代,儿科医生的紧缺也是备受关注。我们目前每两千名儿童当中才拥有一名儿科医生,大约只有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那么怎么着才能让孩子看病不再变得那么难呢?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近日公布了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医生涨薪、加强培养、签约服务,多措并举能否破解儿科医生的这个“荒”的困局呢?我们来听央广记者车丽的报道。

央广记者:陈先生是一名两岁男孩的父亲,前不久,他连夜抱着高烧的儿子到首都儿研所看急诊,但现场的情况让他目瞪口呆——他们被排在急诊500多号,足足等了半宿。

陈先生:开了4个诊室,但是排的人特别多,整个大厅两个家长抱着一个孩子,整个挤的满满的,楼道里也是人,非常喧闹。孩子因为都有病,全是有的哭、闹,难受,包括父母也有时候跟着着急也有一些不好的情绪,反正整体来说整个大诊室就没法呆。

记者:陈先生的遭遇并非偶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儿科医生短缺。《意见》要求,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床位数增加到2.2张,每千名儿童儿科职业医师的数量达到0.69名。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一名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基本满足儿童医疗卫生需求。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刘文英认为,《意见》提出的“硬性”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各地加快儿科医生的培养力度。但是,儿科目前呈现“高风险”“低回报”的现状,只有逐步建立起针对儿科医生培养的一整套激励机制,才能让更多人真正愿意投身儿科,从根本上破解儿科医生“荒”的难题。

对“儿科荒”叫苦不迭的不只是孩子家长,也包括每天疲于奔命的儿科医生。陈晓医生是一名资深的儿科专家,从业已经有30年。他介绍说,儿科医生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比成人科室多付出2至3倍的精力,但是收入仅是成人科室的三分之一。

陈晓:像我们有的时候上门诊,平均5分钟要看一个病人,上厕所的时候或者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另外病房的压力也比较大,因为医生少病人多,几乎都要加班加点,每天要工作10—12个小时。儿科它本身就是一个哑巴科,所以完全是要靠医生在这里不停地观察。因为儿童疾病的特点变化也比较快,(起病)也比较急,而且流动病人也比较多。所以这样的话,儿科医师和成人比强度要大得多。

记者:《意见》提出,要提高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合理确定儿科医务人员工资水平,儿科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的平均水平。促进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发展,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倾斜。《意见》明确要推进高等院校儿科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制定普通高校开展儿科学专业人才培训规划。

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宋毅表示,为适应“全面二孩”政策对儿科医生的迫切需求,教育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

(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宋毅:深入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工作,为基层每年培养5000名左右从事儿科等各科常见疾病诊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二是进一步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要求38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增加研究生儿科专业招生数量,力争到2020年达到在校生1万人。

记者: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副司长金生国说,将通过增强儿科吸引力、扩大儿科招生规模、强化儿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等综合措施,力争到2020年使儿科医生达到14万人以上。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副司长)金生国:针对儿科人才培养,儿科队伍建设的这样一个情况,我们加强儿科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一是加强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是与教育部深化医教协同改革,进一步加强儿科本科人才培养;三是启动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四,加强儿科医务人员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

记者:此外,《意见》提出,推进优质儿童医疗资源下沉。鼓励儿童医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职业,方便患者就近就诊。同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优先与儿童家庭开展签约服务,为儿童提供预防、医疗、康复、保健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