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被困废墟该如何自救

2016-06-01 11:00-12:00 责编:王仁宏

00:00 00:00

 

记者:小冬不明白为什么十多年了,爸爸对他不闻不问,在学校的法治课上了解到父母对子女有抚养义务之后,他让母亲代自己起诉了父亲。法官郭威说,她不能简单处理这个案件。

法官(郭威):判决很简单,我们把抚养费数额算一算一支持,其实很简单,但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记者:郭威法官将小冬和父亲安排在一起共同接受心理疏导。

郭威说:其实他父亲非常爱这个孩子,他当时打开钱包给我们看,说现在还有小冬小时候的照片。以前去看小冬的时候,他走到楼下,还能看到楼上小冬小小的身影在看着他,说到这的时候,他自己就流泪了,说很后悔这么多年对孩子疏忽了。

记者:父亲非常自责,正式向小冬道歉,解释说自己因为成立新家庭、经济上困难、跟小冬母亲还有债务关系等原因,疏忽了对小冬的探视,表示今后将尽全力弥补。小冬沉默不语,不看父亲,也不跟父亲说话,法官通过多次心理疏导,终于让他心中的坚冰慢慢融解。

郭威:我们不是要你马上原谅他,不需要你一下子去接纳你的父亲,给他一个机会,去让他弥补他当年犯下的错,毕竟你们是父子,这种关系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在他们的疏导下,父子同时在场是很有帮助的,慢慢地同意了。小冬说,你要是看我的话,给我打电话,但我希望你这次如果再看我的话,就不要再断了。

记者:14岁的小芊父母离婚后一直随父亲生活,在一次争吵后离家出走投奔母亲,父母为她的抚养权对簿公堂。依据法律规定,抚养权归属应征询已满10周岁未成年人的意见,但面对法官询问,小芊就是不愿表达,后来在中国政法大学心理系专家帮助下,小芊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甘小琴:善良的小芊想和母亲生活,又不愿意爸爸伤心,更不希望父母因为她吵架而加深矛盾。当心理专家把所见所感娓娓道来,并分别与父亲、母亲充分沟通后,小芊的父亲沉默了,他虽不情愿,但他相信心理专家的判断,尊重小芊的选择。

记者:职业高中女生小丽,因在网上聊天与同学言语不和,互相攻击辱骂,被六个同学堵在校内僻静角落殴打欺侮,虽然从伤情看暴力程度并不严重,不能构成犯罪,但在精神上对小丽造成了很大打击。她从此情绪压抑,不敢上学,每天躲在家中,拉上所有窗帘,不能听到任何人提起当天的事,被医院诊断为严重抑郁状态。在提起侵害索赔诉讼后,法官上门劝导小丽进行心理疏导。

郭威:她在心理咨询师面前痛哭失声,她的抑郁状态终于被打开了,在那之后,她就逐渐地愿意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记者:案件调解结案,六名打人学生家长一起赔偿小丽的医疗费用,精神损害赔偿。小丽心理疏导还在心理咨询中心继续着。

北京西城法院的涉少民事案件心理疏导工作由法官先行疏导,专业机构心理咨询师为主导,引导未成年人父母共同进行,贯穿庭前调查、法庭调解、庭后矫治辅导、判后释明、回访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内外结合”的多层级工作模式。

法院建议,学校要将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作为教育目标之一,开展心理健康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家长应纠正不当观念,理解和尊重孩子,扮演好家庭“心理医生”的角色,不能拿他们作为诉求的砝码;社区及公益组织机构也应当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团体辅导、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等方式,筑牢守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防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