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滴滴整改措施:取消社交功能 能否保障乘客安全

2018-05-17 11:00-12:00 责编:吴恪瑾

00:00 00:00

主持人:在5月16号的中午,滴滴出行负责人给记者发来了顺风车整改最新举措,称将会下线乘客标签和评价功能,还提出与社会各界探讨车内全程录音等建议,那么这样的举措能否保障乘客出行的安全呢?我们继续来听记者的报道。

记者:北京市海淀法院本月14号发布的滴滴出行车主犯罪情况披露一文显示,顺风车司机劫杀女乘客此前也有案例,因滴滴出行而引发的强奸,猥亵案件基数较大,但将犯罪行为限定为行驶途中后,案件数量大幅减少,且多集中为顺风车车主,保障乘客出行安全,接下来怎么做?滴滴与监管部门均给出回应,滴滴方面16号发布消息称,针对顺风车服务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此外还有对外隐藏个人信息与头像,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暂停夜间顺风车订单等整改措施,消息发布后仅四个多小时便有15000多网友在其官方微博留言,大家看法不一,有网友称支持整改,也有顺风车司机表示反对下线评价系统,顺风车司机冯先生表示,司机和乘客的评价体系出发点其实是好的。还有网友支招,提出可以将一键报警功能升级为顺风车版的警报,一旦有人发布求助,周围两公里范围内的滴滴用户均可收到信息,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15号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交通运输部下一步要指导各地加强事前准入把关,尤其是加强对驾驶员的驾驶经历,交通责任事故,暴力犯罪记录等背景情况核查,滴滴方面称,目前已同公安机关合作,对注册司机进行背景筛查,防止涉及人身财产和公共安全犯罪记录的人进入平台,但是滴滴同时提出探讨,对于不涉及人身财产和公共安全犯罪的刑满释放人员是可以给予成为车主的机会?对此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邢新认为。

像国外对司机进行犯罪记录背景审查不是笼统的完全禁止,但是也会有特别的设置,即针对危害公共安全,危害公民人身权利,侵犯财产犯罪等类型犯罪前科的人员进行限制,如果每一个行业都强调自己的特殊性,甚至在法律之外自行甚至门槛,拒有前科者以门外,那么前科的人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而重新犯罪的可能就会越来越大,所以对于涉及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犯罪前科之外的人,我是建议给予其浪子回头的机会,不能仅仅因为可能犯罪就随意剥夺一群人基本的就业权利。

记者: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介绍,网约车平台应通过卫星定位,人脸识别等科技手段保证线上线下车辆和驾驶员一致,落实平台公司承运人主体责任,滴滴方面称,未来除了在全平台推出有奖举报人车不符,还希望探讨车内全程录音的可能性,方便在发生车内纠纷或治安刑事案件时取证判责,记者了解到,部分地区在探索出租车安装摄像头时,同样引发讨论,顺风车上装监控,如何在隐私与安全二者之间求得平衡?邢新律师分析指出,需要建立权责清晰的管理机制。

科技是把双刃剑,安装监控设备如何管理和保护监控设备采集到的音频视频,也考验着网约车平台公司的运营能力,安装监控设备能够理清法律责任,保障安全的同时,因监控视频音频法外流导致的隐私泄漏,因此网约车内安装录音录像设备,不仅要明确法律授权依据,还应当设立相关法规,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管理机制,明确主体责任人和使用权限,这样才能有效消除监控内容非法泄漏使用等隐患。